2009.4.22 四川省地理学会
5•12大地震发生至今已近一年的时间,都汶公路仍被多种类型的山地灾害所严重困扰,时通时断的被动局面没有多大改观。堆积于岷江河底内的物质达150万立方米的老虎嘴大型崩塌体、堆积量约200立方米的老虎嘴滑塌体、堆积量高达1050~1225万立方米的豆芽坪的崩塌错落体,以及磨子沟大型泥石流沟,以不同的灾害形式共同构成都汶公路危险的灾害群体,成为都汶公路通行的卡脖子地段,这四处也是治理难度最大、被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灾害。负责该路段灾害治理的四川省交通厅及其下属有强大的灾害治理设计队伍,省内也有不少知名度较高的滑坡治理专家,遂后省交通厅决定引进有经验的专家参与设计与治理。四川省地理学会理事、成都山地所王全才研究员此前承担的多处滑坡治理设计工作,显示出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多项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四川省交通厅及其下属单位的高度信赖,因而决定让他负责上述四处灾害治理的设计任务。王全才研究员不负众望与重托,多次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操作性很强的设计方案,而且采用了“柔性框架石笼”等新型柔性防护工程结构。高水平的设计方案得到四川交通厅的认可后,随即开展了大规模的灾害治理工作。
汶川5•12特大地震不但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而且灾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到甚为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地震触发的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次生灾害,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危害之严重均为国内外所罕见。人们不会忘记,5•12大地震诱发的大面积崩塌滑坡把都江堰至汶川的公路交通完全阻断,使救援队伍无法进入重灾区。在这一关键时刻,敬爱的温总理多次指示要想设法尽快打通这条生命线。何时打通,全国人民心急如焚并翘首以待,曾一度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王全才研究员为了都汶公路早日畅通,也为确保施工质量,他频繁奔波于成都至汶川之间,与四川省交通厅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交换意见,到现场检查工作,就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他在认真完成已有的科研课题外,还积极参与所内灾后重建方面多项课题的申报工作,使这位知名的滑坡防治技术专家忙得不可开交。他深有感触地说,5•12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我们的知识分子在灾后重建中贡献一份力量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再苦再累,也要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得尽可能的科学与合理,让党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出色的成绩,使王全才研究员于今年初成为“四川省灾后重建专家服务团”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成员,今后还将更加深入地为灾后重建提供科技支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