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 - 学界动态

国内外专家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
发布时间:2024-6-11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11/8  12:27:02

科学网11月8日上海讯(记者黄辛通讯员万姗姗)11月7-8日,以“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为题的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秘书长Michael  Meadows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傅伯杰(俞立中副理事长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等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审视中国的人口地理格局和“胡焕庸线”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意义,回应李克强总理之问,探索未来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神秘的分界线—“黑龙江瑷珲-云南腾冲线”,这条北东-南西向的直线将中国切分为两大板块:人口密集的东南部和人口稀疏的西北部。

这条线被称为“胡焕庸线”,1935年,民国“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在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绘制了中国人口分布图,并画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这条重要界线。

“胡焕庸线”  这条线自诞生以来引起广泛关注,不仅成为中国人口地理格局的重要基线,而且深刻影响着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空间格局的界定和认知。21世纪是中国城市化的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格局也将打上“胡焕庸线”的烙印,李克强总理近年来强调,中国的城市化战略要考虑“胡焕庸线”的背景,并提出了“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追问,希望实现更为均衡的城市化目标。

解放后,胡焕庸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学。丁金宏教授是胡焕庸的弟子,他认为,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在波动中上扬,随着人口增长,密度等值线向西北方向平行移动,“胡焕庸线”在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嬗变中表现出充分的稳定性。“这表明中国人口分布的人地关系基础十分稳固。宏观的人口分布根植于人类行为的两个基本逻辑:食物和就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云彦教授指出,任何的人口分布状况都有其客观合理性,差异的存在非常正常,不可能要求富饶的平原和环境约束非常强烈的沙漠地区都有同样的人口密度,合理的人口分布并不等于绝对平均的分布,也不可能有绝对平均的人口分布。总理之问和“胡焕庸线”问题的核心在于科学的、可持续的、均衡的发展,而不是人口绝对的平均化的分布。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教授指出,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与人口分布的区域模式具有密切关系。尽管1980年代中期以来受改革开放的推动人口迁移日趋活跃,但并未改变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这也解释了“胡焕庸线”为什么历经80年变迁仍然十分稳定。

福建师范大学朱宇教授提出,在人口相对密集、交通条件便利、同时有大量流动人口外出的一些内陆地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应成为中国城镇化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原华荣教授认为,“胡焕庸线”的特质:宏观、稳定、简洁;“胡焕庸线”给我们的启迪:工业化对人口布局有重大影响,但不能显著改变由农业生产力规定的宏观分布。

首都师范大学的童玉芬教授从个人成本收益的角度,揭示了为何北上广成为中国流动人口首选的原因。

而华东师范大学的王铮教授则通过仿真模拟,预测了中国未来到2060年的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潜力以及水资源供应,估算了“胡焕庸线”在人口格局方面突破的可能性。他认为中国如果要打破“胡焕庸线”,需要地缘政治经济学的改变。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人口学会联合举办,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和地理科学学院共同承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云南省腾冲市人民政府、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区人民政府协办。

 作者:黄辛 万姗姗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12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