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致辞。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主持报告会。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主持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致辞
中国科协会员日是广大科协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节日。今年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的主题是“强化会员意识,弘扬创新文化”。会员日期间,各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将围绕主题,集中宣传科协和学会《章程》,发展会员;开展表彰活动,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举办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组织科技工作者联欢联谊和文化体育活动等。
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原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邓楠;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党组书记张玉台;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农业部原部长何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进海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理事长谢克昌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沈文庆院士;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长、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江泽慧,部分中国科协副主席、常委、荣誉委员和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著名科学家、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的领导,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会员代表,解放军科技工作者代表,在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工作者代表,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科技馆发展奖”获奖者,以及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共700余人参加了大会。
作为2011年度中国科协会员日的主场活动,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科技馆发展奖”的颁奖和表彰活动亦同期举行。
本届大会主题为“强化会员意识弘扬创新文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理会常务理事周成虎研究员应邀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及全国学会会员发言。
周成虎研究员发言全文
尊敬的王兆国副委员长、尊敬的韩启德主席、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我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周成虎。我发言的题目是《学会助力我成长,我为学会争荣光》。主要谈谈我与中国地理学会之间的不解之缘和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大家知道,中国地理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术性社会团体,张相文、竺可桢、黄秉维、吴传钧、陈述彭、施雅风、张兰生、陆大道等老一辈科学家呕心沥血,接续奋斗,为地理学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非凡业绩,谱写了令人瞩目的辉煌篇章。回顾近三十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我深深感到,中国地理学会不仅是加强同行联系、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地理工作者成长进步的摇篮和建功立业的舞台。
1984年,我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攻读硕士,跟从导师开展水文地理研究。1986年,我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中国地理学会“全国水文地理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我初识了施成熙、华世乾等我国著名水文地理学家,目睹了他们的大家风范,聆听了他们的亲切教诲。他们对我所作的“比较水文学研究”报告,给予了诸多学术指导和研究方面的建议,让我明白了做学问必须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当时的一幕一幕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仿佛发生在昨天。
从此,我就与中国地理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其后的学术研究和科研生涯中,中国地理学会给了我诸多的发展机会和帮助支持,成为我学术成长和人生进步的摇篮。同年,我又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给我提供了充分发表研究成果和相互学习的机会。1987年,我荣获中国地理学会授予的首届青年优秀论文奖,这是我人生第一个学术奖励;1991年,我又获得中国地理学会颁发的首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这些殊荣,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也鞭策着我发奋努力,开拓进取。
纵观近二十几年成长和发展起来的青年地理工作者,绝大部分都和中国地理学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我要代表大家由衷地说一声:感谢中国地理学会对青年地理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二十多年来,我积极参加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和其他活动,也正是借助了这个平台,加强了我与不同学科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密切了和国内同行的联系,增进了与知名专家之间的感情,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2009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在庆典上,一批年入古稀的老一代地理工作者,他们欢聚一堂,畅谈人生,展望地理学的发展和未来。作为晚辈,我深为他们所感染,也倍受激励和鼓舞。
伴随地理学会的不断发展,我也从一名学会活动的参与者,逐步成为学会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科发展的促进者。十多年来,我精心组织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的各项活动,积极筹办青年科学家遥感科学发展辩论会,热心助力中国地理学会的国际学术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继续为新一代年轻地理工作者提供学术研讨和联系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增进了我与广大青年地理学者们的接触与了解。对此,我也要深深感谢中国地理学会,是她,给了我为广大地理工作者服务的舞台和机会,同时也为我的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在此,殷切期望中国地理学会不断发展壮大,培养造就出更多更好的地理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繁荣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在参与中国地理学会的各种活动中,我也亲身深受到中国科协给予我们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在开展国际交往、组织学术活动、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实施了有力指导,充分体现了党、祖国和人民对广大地理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我本人也先后多次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一些活动,直接得到过中国科协的培育和关怀。
1992年,我同几十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一起,被中国科协授予第三届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倍感荣幸和自豪。受此鞭策和鼓励,我的人生和事业也不断发展进步、登上新的台阶。中国科协高度重视国际学术组织后备队伍的培养,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荣幸地进入了这个队伍,并有机会参加国际学术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学术交流。特别是在2008年,我作为中国地理代表团的核心成员和申办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16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大会。
在申办过程中,我国代表团与日本、俄罗斯等国展开激烈竞争,经过一次次的艰苦答辩,最终取得了举办权。在这些国际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我国卓有成效的外交,是科学家开展对外交往的坚强后盾,中国科协和中国地理学会始终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值得信赖和可以依靠的家。
“家和万事兴,祖国更富强。”以上是我参与中国地理学会活动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