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 - 学界动态

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京揭晓
发布时间:2024-6-11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六所高校、四家科研院所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从133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该奖。经中国地理学会推荐,兰州大学赵艳教授获此殊荣。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以及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等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本届获奖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课题组长、研究员柳红,新疆大学教授刘浪,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彭茹雯,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赵艳,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嘉炜,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陈薇,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赵书红,海军装备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崔东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敏。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说,女性是科技人才队伍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

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候选者平均年龄降至41岁,再次出现80后女科学家的身影。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候选者比例上升至九成,来自西部的候选者比例也上攀至二成九。 

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会对中国地理学会推荐的赵艳教授评语

赵艳教授是扎根西部的优秀青年地理学家,她长期从事自然地理与环境变化研究,通过对孢粉现代过程的系统研究,建立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孢粉—植被—气候的半定量、定量关系,为重建古气候奠定了基础;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全新世干湿变化过程,有助于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深化了对区域性植被与气候对大尺度气候驱动响应的理解;发现了全新世气候事件是铁杉衰退及植被种类变化的控制因素,为气候事件区域对比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艳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

一说到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家眼前往往会浮现出"大漠飞沙"的图景。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湿度低。适应这种恶劣的气候与环境,一直是人们的梦想。几万年来,这里的天气是如何变化的?老天的脾气有没有规律可寻?这严酷的天气下,植被是如何建立起来,又一步步演化形成了现在的景象?赵艳教授正是这些问题答案的追寻者之一。

赵艳教授平时的工作,是专从野外采集湖泊或泥炭沉积物样品等——可别以为路边抓把土就算数,这些样品只能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地层采取,有时候掘地三尺也难获得。不同的样品中,含有不同组成的植物孢子和花粉。这些小小的孢粉,藏着它们生长时的秘密:这块沉积物形成时的古生态群落的样貌及当时的古气候及环境。她通过较为系统的孢粉现代过程研究,建立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重建孢粉指标体系;利用全新世气候环境重建和孢粉记录综合研究,发现季风边缘区、季风区与西风区植被与气候变化的空间差异与规律性,提出不同于季风区植被变化的西风区全新世植被变化的模式;此外,还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研究,探讨了不同区域植被和气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点及驱动机制。

赵艳教授的研究,给了人们一窥我国西部古植被与古气候的机会,更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气候变化复杂,却有规律的时空格局。如果能重建中东亚干旱区气候变化历史,弄清楚干旱发生的时空模式及其机理,抓住气候变化的控制机制,预测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未来干旱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更可为我国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科学依据。

赵艳教授简介:

赵艳教授毕业于湖北大学地理系,并获同校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后获得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自然地理与环境变化研究所所长。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12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