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 - 学界动态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发布时间:2024-6-11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庆祝中国河口海岸学科开创人和奠基者陈吉余先生九十华

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河口海岸研究机构,发展了以动力、沉积与地貌相结合的我国河口海岸学科体系;他,提出了长江河口发育模式及自适应和人工控制理论,为长江口深水航道选槽和河口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倡导和参与了全国海涂和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为沿海改革开放提供大量科技资料,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他就是我国著名河口海岸学科开创人和奠基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陈吉余教授。虽已至耄耋之年,但他仍然精神矍铄,潜心学术,努力为中国河口海岸事业发挥余热。在过去的岁月中,陈先生为中国河口海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面对夫子,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在中国河口海岸研究领域,陈先生正是“夫子式”的人物。他育人诲人不倦,为河口海岸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执着学术,成果颇丰;他乐于奉献,贡献卓越。

一、润育桃李,秋实累累

作为研究河口海岸科学的先行者,虽已90高龄,陈先生仍然很注重学科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学科队伍的建设。几十年来,陈先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在他的努力下,河口海岸学科也传承有序,人才辈出。他组建了中国最早的河口海岸研究机构,以此为孵化器,探索“河口海岸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培养人才”的模式,先后培养一大批河口海岸学科带头人和影响的学术骨干,同时也培养了由“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的国家级河口海岸创新团队。不仅如此,陈先生本人也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学生,先后培养硕士、博士三十余名,其中许多人成为学科的领军人物。

在陈先生90岁华诞庆典之际,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发来贺信说,“60多年来,陈吉余以发展和推动中国河口海岸科学事业为己任,敢为人先,默默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我国工程科技界学习的榜样!”是的,陈先生诲人不倦,育人无数,确实桃李遍天下。

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除了教书育人,陈先生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虽已至耄耋之年,他至今仍不放弃对于学术的不舍追求。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钻研学术。陈先生著书立说,完成报告60余,发表论文140余篇,专著9,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l项、省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6项,1985年获中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获得中国地理学会首届杰出贡献奖,在学界享有很高声誉。陈先生曾说:“求是就是求真理,科学如果不是真理,那就等于伪科学。我是敢于讲真话,坚持真理的。我从2000年开始进入耄耋之年,精力尚可有余下,随自律说:今后能每年完成一件事,问心而言,可以无愧了。回首这十年,我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这是陈先生对自己追求学术、锲而不舍很好的概括,是值得青年一代学者们学习榜样。

在陈先生90华诞庆典上,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院长、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平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冯士筰、王颖,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副总工朱剑飞,鲁东大学副校长王庆教授等高度评价了先生的学术贡献,认为先生拥有一丝不苟、学以致用的科学精神。“陈吉余先生是老一辈中杰出的科学家,是我校学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我校的宝贵财富和骄傲。他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和爱国奉献、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影响和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青年科学家”,校党委张济顺书记的话很好的诠释了先生的治学精神。

三、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先生不仅重视理论研究,还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至今为止,陈先生依然关心国家建设和上海市的发展。他是国内外著名的河口海岸学家,是我国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主要开拓者,在海岸工程研究、围海工程研究、水利电力工程研究等多方面都有建树,并注重把理论研究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为国家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在海岸工程方面,他主持了浙江温州海岸带试点工作和《全国海岸调查规程》的编写,提出了海涂释义、海岸带内涵等基本概念,为中国海岸带调查的范围提出了理论根据,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围海工程研究方面,他从现代科学角度对中国海塘工程的历史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为21世纪海岸带深开发提供科学理论和有关技术。依据他的建议,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改建于海堤之外潮滩之上,减少征地7,488亩,为国家节省数以亿计的投资。在水利电力工程环境方面,陈老先生对中国一些重大水电站水库堤坝、灌溉工程也进行过系统调查,所写报告在建设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他把三峡工程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列为研究专题,提出的种种对策都被有关部门采纳。最近,在都市的给排水工程方面,他还提出一些设计方案和建议,不仅为城市建设节约了资金而且发挥了环保效益,对解决上海供水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陈先生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上海市副市长赵雯委托代表在致辞中说:“陈吉余先生是一位河口海岸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与态度值得每一位研究者学习。”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在贺信中表示,“陈吉余为我国河口海岸和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值得地理学界和海洋学界的晚辈学习!”

耄耋之年的陈先生,依旧发挥余热,默默为国家发展做贡献。是的,陈先生的品德修养、学术造诣以及把理论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陈先生是首届中国地理学杰出贡献奖的获得者,但是奖项只是表面的东西。他教书育人的认真态度、严谨求真的学术追求和务实肯干的奉献精神真正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正如华东师范大学俞立中校长所说“陈先生的成就卓著,影响超越学界,享誉社会。陈先生对学术对真理的追求和奋进精神,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陈吉余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河口海岸学奠基人、校河口海岸研究院教授。1921917日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7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九三学社、中共党员。地理学家,中国河口海岸科学的开拓者与倡导者。1996年被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12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