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带学科”
记 者: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地理学发展有何新特点,走出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陆大道:首先,党和政府重视和引导地理学的发展。学者们遵循科学理论来源于科学实践的理念,十分重视野外的考察和调查研究。党和政府在每一个发展时期制定的中长期规划均指引了地理学的发展。根据中国的广阔幅员和特殊的自然经济基础,从现代地理学初创的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就非常重视作为基础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地理学,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综合性的地理学研究机构和有地区特色的专业性地理学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在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建立的研究机构更多。
80年代我国人文地理学复兴被写入了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拓展了我国地理学研究和应用方向,使旅游地理、城市地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等学科得到发展。由地球信息科学家开拓的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了地球信息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由此建立了地球信息科学基本体系。
记 者:地理学与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这门学科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陆大道:作用非常大。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学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60年来取得蓬勃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地理学家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的关于我国自然结构和国家发展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方向和问题都十分明确,各学科之间开展合作具有成效。大量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应用价值和科学水平,也成为我国地理学理论发展的科学实践源泉,成为诸多分支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相应的,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建议和科学资料,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次,大型综合性研究及其成果的总结推动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地理学在一系列重要领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如在地域分异规律和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地域生产综合体和区位理论与空间结构理论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问题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近年来在地球表层系统理论、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区域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社会地理等领域的理论探讨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最后,有一批杰出地理学家的引导。在100年来的地理学发展中,一代代地理学家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在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和重大研究主题等方面开拓和引领了我国地理学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竺可桢、黄秉维、陈述彭、吴传钧和施雅风等,他们引领了全国地理学发展方向,牵头了全国性若干重大合作任务,培养了大批的学者和优秀地理学家。
地理学的影响已大大超出专业界限
记 者:2009年是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00周年,前不久中国地理学会举办了隆重的庆祝大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地理学会成立初期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今天中国地理学会的发展情况。
陆大道:1909年,张相文邀请地理学家白毓昆、张伯苓等100余人在天津成立“中国地学会”。在会上,张相文被推举为会长。这是中国20世纪初最早成立的三个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之一。在成立的次年(1910),学会即创办了《地学杂志》。“中国地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开端。1934年,翁文灏、竺可桢等在南京成立中国地理学会。解放后,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合并成为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
记 者:据说,中国地理学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学术团体之一?
陆大道:是这样的。经过100年的发展,中国地理学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学术团体之一,拥有个人会员20000人,联系全国从事地理教育和研究工作的人员20多万,高等院校地理院(系)和省级以上地理研究机构200多个,拥有一大批教授和研究员以及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长江学者和中国科学院学者等。在地理学方面的两院院士有20多位。在全国范围内,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10多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0个以上。今天的中国地理科学,已经建立了独特和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家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任务,特别是在自然环境演变、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农业发展、遥感和GIS的应用等重大领域,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产生了巨大效益。中国地理学的影响已经大大超出了专业的界限,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世纪后半叶,就其为国家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地理学能与中国相比。
区域发展重点在沿海
记 者:1999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后又相继提出了“东北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您认为,我国区域发展态势具备哪些特点?我国现阶段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哪里?
陆大道: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区域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全国及各地区的国民经济高速和超高速增长。第二,地带间经济实力的差距继续扩大,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梯度。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时期。而中西部地区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在全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总体迅速增长的同时,强势省份越来越强。第三,大多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产业结构特色更加区域化。基础原材料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能源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部分地区的基础原材料工业规模过大。第四,与产业集聚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出现了大城市经济区、城市与产业集聚带。第五,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严峻的态势。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大规模开发资源。沿海经济高速和超高速增长,人口密集,大中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引发环境问题。在生态基础本来就很脆弱的地区,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正在导致严重的生态退化。
我觉得,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置于沿海地区,现在和未来很长时期内也都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率先现代化和大规模地进入国际经济循环,无论在国家政策层面或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等方面,都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完全符合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
记 者:最后,请您就中国地理学未来发展谈一些感想和希望。
陆大道:长期以来,地理学家和地理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国和全球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向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今天和未来的地理学者,需要面临新的难度,攀登新的高度。希望踏实专心,迎难而上,不断作出使国家和社会满意、令国际同行瞩目的成就,不辜负一代代前辈地理学家的殷切期望。我们相信,地理学,这门“伟大的学问”正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地理学家们将给国家发展和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选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记者 金辉 发布时间:2010-1-12》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