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成功举办2022年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2022-8-19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图片


为推动地理学等相关学科聚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国家重大战略,集中展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在中国地理学会大力支持下,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克服疫情高发多发等多重困难,于2022年8月17-19日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了“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2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树林教授、包头师范学院党委委员格根哈斯副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主任苗长虹教授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大会开幕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贾美林教授主持。


会议共设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术交流,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会议设定的重大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大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主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骆剑承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海春兴教授在主会场分别作了大会主旨报告。主会场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包玉海教授和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王成新教授主持。陈发虎院士的主旨报告“气候变化东西向空间差异、跨大陆交流及其对黄河文明的影响”指出,西风主控的干旱区和季风主控的湿润区构成了中国及周边气候环境的总格局,其中亚洲中部干旱区(西风区)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是史前人类扩散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欧亚大陆文明演化的交汇地带。同时,陈发虎院士提出考古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途径。苗长虹教授的大会报告“黄河流域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调控研究”认为,“核心-边缘”结构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通过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可以更加综合地评估黄河流域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提出,分区分级分类的调控,有助于在不平衡中寻求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的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骆剑承研究员的大会报告“智能遥感与精准地理应用”认为,通过“认图知谱”解构/解析复杂的地表系统,可以显著提升大数据观测时代的地理认知,基于粒化+ 重组+ 关联的智能计算框架,可以做到“分区/分层/分级”的场景解构、生长过程的还原和模式的挖掘,进而实现精准地理的应用,并提出了智能化遥感科学问题的深度思考。海春兴教授的大会报告以“荒漠-绿洲过渡带防护体系构建及其防风阻沙效益研究”为题,研究了不同防护状态下的蚀积规律,认为中度沙化土地是潜在的土地沙化发生区,防护体系近地层0~30cm 风速变化明显,随着高度的增加防风效能值降低,防护体系对阻滞风沙输移效果显著,荒漠绿洲过渡带蚀积状态主要以侵蚀为主,荒漠绿洲过渡带细沙和中沙颗粒容易受到风沙活动的影响;提出了“沙障固沙带-灌草防风阻沙带-农田防护林网”防护体系的“三带一体系”绿洲风沙防护格局。


3个分会场共有来自全国相关兄弟院校的37位师生作了分论坛报告。第一分会场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甄江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葛淼教授、山东师范大学任建兰教授点评,主要围绕“地理环境对健康人医学参考值的影响研究”、“生物结皮覆盖地表粗糙度对放牧踩踏干扰的响应”、“土壤-水环境系统中微塑料迁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健康老年人25-羟基维生素D的空间分布及地理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展开讨论。第二分会场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张卫青、王勇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许学工教授、兰州大学杨永春教授点评,主要围绕“西宁高原都市圈绿色发展模式与未来规划”、“三门峡水库水沙调节能力分析”、“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绩效评价及分类研究”、“农民工回流创业区位研究”、“中国北方农牧区乡村重构特征及问题区域识别”等相关研究展开讨论。第三分会场由包头师范学院朱丽副教授、高健副教授主持,内蒙古师范大学包银山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王成新教授点评,主要围绕“两山论:人地关系理论的中国实践与时代升华”、“黄河中游流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生态脆弱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与修复格局优化研究”、“内蒙古黄河“几”字弯城市群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分异及动力因素”、“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评价及动态演进”等相关研究展开讨论。为了支持和鼓励青年学者的发展和学术成长,分论坛结束后,本次会议评选出7个学生优秀报告。


图片

分论坛一


图片

分论坛二


图片

分论坛三


图片

颁奖仪式


本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聚焦,学术讨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和黄河流域发展需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三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再次为大会做专题报告,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这是对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学会工作的有力支持。作为中国地理学会有关研究黄河的专门机构,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一直把推动黄河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人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学术使命和担当,在沿黄地区各相关高校有序组织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致力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从而为国家战略与黄河流域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图片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12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