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梁育填
面向“十二五”规划的人文-经济地理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2月5-6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区域规划分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协办,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研究部承办。陆大道院士和樊杰研究员作为召集人,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及地方科学院研究机构等18个单位的50多位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参会。本次研讨会围绕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交流各单位对今后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性考虑,以及“十二五”有关规划研制过程中,人文-经济地理学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地方和部门服务。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所长刘毅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研讨会分为三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是重点介绍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由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刘卫东研究员主持。首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做关于“抓住机遇,使人文-经济地理学更上一个新台阶”的主旨报告,指出大发展、大变化提出的重大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人-地系统”动力学是学科发展的理论方向,国家需求及国际趋势是学科发展方针,将“人文地理学”表述为“人文-经济地理学”有利于学科发展,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的交叉和合作将是必然趋势,同行之间相互支持和同辈人之间相互尊重是学科发展的保障。然后,区域规划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所长杨桂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张小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与灾害所所长邓伟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所长助理张平宇研究员分别做“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路线图”、“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相关学科发展思考”、“干旱地区人文-经济研究及进展”、“中国山区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介绍中国科学院部署的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的研究进展以及对学科的思考。随后,河南财经与政法大学校长李小建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丁四保教授和清华大学顾朝林教授围绕人文-经济地理的发展进行了发言。最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原所长虞孝感研究员对第一部分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和展望。
第二部分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问题的自由讨论,由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刘彦随研究员主持。参会人员结合本单位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以及本人研究领域的学科发展问题踊跃发言。各单位发言人介绍了本单位人文-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认为研究经费比较可观,但学术产出和学科地位比较低。北京大学冯长春教授和中山大学薛德升教授提出应该加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华东师范大学曾刚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王铮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吴殿廷教授建议将高校研究队伍、相关专业委员会和人才培养纳入到平台和实验室建设中;南京师范大学陆玉麒教授提出人文-经济地理实验室建设存在的困惑;东北师范大学杨青山教授认为应该加强教授之间的合作;南京师范大学张小林教授认为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广州地理所张虹鸥研究员、河南地理所冯德显研究员、西北大学李同昇教授和辽宁师范大学狄乾斌副教授认为应该突出区域特色相。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张文尝研究员和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认为学科建设要有好的团队和同行的相互支持。
第三部分是关于参与编制“十二五”有关规划和咨询报告编写等问题的讨论,由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毛汉英研究员主持。杨桂山研究员、金凤君研究员、陈雯研究员分别介绍长三角规划、东北振兴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朱翔教授认为要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课题研究,为社会多做贡献。中山大学李郇教授认为要重视方法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为“十二五”规划研究提供基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与灾害所方一平研究员结合山区发展特点,提出山区研究和关注的方向。最后,陆大道院士做“关于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决策咨询和咨询报告”的报告,强调决策咨询报告对学科和实践的作用,并对决策咨询报告的写作进行了详细阐述。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还有张国友、何书金、高松凡、贺灿飞、宋金平、苗长虹、张占仓、曹有挥、杨兆萍、马延吉、程叶青等。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今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以及 “十二五”有关规划研制过程中,人文-经济地理学更好地为国家、地方和部门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