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与黄河分会联合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08-28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8月15-17日,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与黄河分会联合学术年会在青海西宁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以“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江河战略,聚焦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保护传承。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黄河分会和青海省地理学会联合主办,青海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具体承办。论坛为期2天,由开幕式、主旨报告、特邀报告、专题报告、闭幕式等环节组成,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夏军院士莅临本次大会,青海大学副校长刘玉皎教授、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占明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河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等40余家科研院所与高校专家学者近200人参与本次论坛。


图片


陈发虎理事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制定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江河战略”。中国地理学会鼓励各分会及分支机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组织学术活动。此次长江分会和黄河分会联合学术论坛是一次重要的创举,也是对国家“江河战略”的积极回应和实际行动。论坛开幕式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


图片


随后,陈发虎院士的主旨报告《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历史及其环境影响评估》从万年尺度系统阐述了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历史及其环境影响,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新视角。夏军院士为论坛做了《大河流域地理综合与长江模拟器研发应用》主旨报告,系统介绍了我国首个基于大河流域尺度的广域空间与多维要素耦合的定量模拟工具的研发与应用实践。


图片


此次论坛共组织了15场大会特邀报告。两位院士的主旨报告结束后,河南大学苗长虹教授、青海大学赵新全教授、青海师范大学陈静副教授等分别就《学习场的动态演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对江河战略的思考》《三江源生态环保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发挥学科特色,传承育人初心——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科专业发展回顾与展望》等议题进行了汇报交流。16日下午和17日下午的特邀报告专场,华东师范大学曾刚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马利邦教授、南京大学黄贤金教授、西北大学宋进喜教授等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管见》《黄河流域乡村转型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全球跨国界流域可持续发展及其挑战》《秦岭生态保护与人地和谐》等议题进行了汇报交流。此外,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陈求稳研究员、河南大学董冠鹏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姜月华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王成新教授、武汉大学杜清运教授、青海师范大学陈琼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高俊峰研究员等围绕长江与黄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等热点议题分别做了《变化环境下长江典型水体生态保护》、《极端高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测:一个多尺度时空统计建模分析框架》《长江演化及其对洪涝灾害防治的启示》、《人口转变新模式下城镇增长-收缩的时空格局演变探讨-以山东省为例》、《基于机器学习的洞庭湖水位预测及时空关联性分析》、《“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洪涝灾害风险趋势》和《长江中下游圩垸三水融合治理与绿色流域构建》多场特邀报告。受论坛主办方邀请,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原主任佘之祥研究员为论坛做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特点及其关联》报告,系统介绍与回顾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现状特征与演变过程及其关联性。


论坛在8月17日设置了4个主题鲜明的专题报告分论坛。与会青年学者与研究生围绕“流域人文地理与区域规划”、“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土地利用与流域综合治理”、“气候变化与流域生态水文”等议题进行了近60场次的精彩学术报告。


图片


在论坛闭幕式致辞中,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段学军主任逐一回顾了各位特邀专家的报告内容与主题观点,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组织形式与学术价值,强调本次论坛以“大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体现了我们当代地理人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实施的科研精神,同时也指出国家江河战略的实施亟需国内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更加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大江大河流域重大问题的联合攻关。


图片


在论坛进行过程中,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与黄河分会专门组织了一次党建活动,部分与会党员委员积极调研青海民族团结与经济建设成就,认真学习新中国成立与建设过程中西北民族大团结与共同进步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政策与举措。


图片


文: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12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