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第十期开讲<br>—— 解读华夏文明空间构建、重析哈特向地理学性质
发布时间:2024-6-11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118日上午,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第十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C209会议室举行,同步采用中国地理学会B站进行直播。本期大讲堂为“致敬经典”栏目,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晓峰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梁进社教授,分别以“华夏文明空间的构建”和“再读《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为题的进行了精彩报告。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周尚意教授和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兼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地理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书金研究员应邀担任点评嘉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百平研究员、方红亮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地理研究》编辑部责任编辑王岱副编审,《地理学报(英文版)》赵歆编审、于信芳副编审和科学出版社朱海燕编审等嘉宾参加了现场活动。本期大讲堂引发广泛关注,共2300余人线上或线下聆听报告。本期大讲堂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国友研究员主持。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主持报告会.jpg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唐晓峰教授以历史和空间融合的视角对华夏文明空间地理构建进行了时代划分:龙山时代、禹贡时代和王朝时代。他通过“九州”“中国”“五岳”“四渎”“江山”等地理概念到事实确立过程的解读,重点阐述了禹贡时代和王朝时代中,地理文化对中华文明、文化、政治产生的深远影响。点评嘉宾周尚意教授首先对以唐晓峰教授代表的历史文化地理大家表达了敬意。她认为,唐教授报告中的“九州”文化包含了能指、所指甚至是意指的层面。中华文明绵延的根本在于形式和观念所取得的共识;文化传承是扬弃的过程,山水构建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晓峰教授作报告.jpg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晓峰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周尚意教授精彩点评.jpg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周尚意教授精彩点评

随后,梁进社教授从《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的写作背景讲起,对哈特向的地理学性质及其透视的主要内容和观点通过具体案例进行了剖析,并特别强调了哈特向所提的区域是一种工具和方法,最后对哈特向的重要贡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点评嘉宾何书金研究员表示,通过梁进社教授的解读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哈特向的学术思想,并通过近几十年《地理学报》所刊发的一系列的经典论文对地理学的区域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这些著作或与哈特向思想不谋而合或是受其影响。他认为,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重读经典著作将对解决现代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梁进社教授作报告.jpg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梁进社教授作报告

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兼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何书金研究员精彩点评.jpg

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兼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何书金研究员精彩点评

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是中国地理学会设立的最高学术讲座,是学会为知名专家与学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搭建线下+线上互动式交流平台。旨在提高我国地理科学的整体水平,让国内地理教育者和广大地理科技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了解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和国家需求,推动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发展,促进地理研究成果服务国家建设,活跃学术交流气氛,传播地理科学知识,打造学会活动品牌,助力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同时,号召地理学同仁以专业研究和实际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重要指示。大讲堂分设两个栏目:①致敬经典;②聚焦前沿。遴选地理科学最经典的学术观点、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有影响的应用研究,特别邀请地理学者进行学术讲演,重读经典唤初心,追求创新向卓越。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地理学会官方公众号。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12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