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 - 工作动态

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成果入选FAO亚太区域 “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好实践”案例
发布时间:2022-10-7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2022年10月5-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大会上宣布亚太区域“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正式开通。“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案例被首批收录在“好实践”案例中。


1.FAO“一国一品”2021-2025行动计划

2021年9月, FAO启动了“全球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全球行动′一国一品′计划(Global Action on Green Development of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One Country One Priority Product-OCOP)”(2021-2025)。该计划主要目的是在全球、区域和地方各级尺度推广具有独特品质和特色农产品向更高效、更综合、更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以促成任何人不掉队,享受到更好产品、更丰富营养、更优美环境和更美好生活。之后,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亚太地区、欧洲与中亚地区等陆续启动区域性实施计划。


亚太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农业发展历史的地区,居住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0%以上。该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村生计是人民生活的重中之重,因此,该地区也成为FAO“一国一品”计划实施的重点地区之一。


2022年5月10日,FAO召开“一国一品”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全球行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启动会,“一国一品”区域实施计划及相关工作正在亚洲大洋洲国家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2. FAO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

2022年10月5-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泰国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大会。作为这次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开通并举行了经验交流会。


图片


图1:FAO亚太区域 “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开通及“好实践“案例交流会


粮农组织高级政策官员兼“一国一品”亚太区域负责人李轩博士主持了亚太区域“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开通和案例交流论坛。FAO总部植物生产与保护司长夏敬源博士参加活动并致辞,对亚太地区一国一品好实践案例给与高度评价。他指出,各国都有农业特色产品多样性管理的经验和好案例,开放和共享知识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好措施。


图片


图2:参加亚太区域“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经验交流会的嘉宾


印度农业部农业与农民福利局长助理Shubha Thakur女士、泰国商务部知识产权局局长Mr Vuttikrai Leewiraphan先生、越南国家新乡村发展办公室副主任Dang Quy Nhan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豆类年特别大使、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农业研究院院长Kadambot Siddique教授、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世界数据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闯研究员、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国际农业开发中心主任兼国际农业技术研究生院Taeyoon Kim教授分别在论坛上交流了经验。


3.FAO亚太区域“一国一品”首批“好实践”案例

FAO亚太区域“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首批列出六个“好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分为四种情况:国家尺度“好实践”案例、乡村尺度“好实践”案例、产品为核心“好实践”案例和创新型解决方案“好实践”案例。


1)泰国“一区一品”国家案例


图片

图3:泰国特色农产品展示图


泰国“一区一品“行动起始于2001年,产品包括食物、饮料、纺织品和服装、陈设、装饰和纪念品、草药产品等。20年来,全国有总计注册了93,414种产品,其中,51,787(55.4%)种以合作社为单位的产品为,40,119 (42.9%)以个体农户为单位的产品,其余(1.6%)为中小企业注册的产品。泰国的经验是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主导、社会各方参与,通过市场与农户的结合,促进地方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种注册产品按照质量等条件进行标准化的星级评定和排行,以此鼓励高质量产品纳入市场并惠于生产者和民生。更详细的信息,请查看FAO


2)国家“好实践”案例:越南国家案例


图片

图4:越南“一国一品”国家案例展台图


自2018年以来,越南通过借鉴日本和泰国的举措和经验,将“一个社区一个产品”(OCOP)计划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它是促进和增加内部资源价值方向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项目,是实施2021至2025年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NTP)的重要解决方案和任务。NTP旨在深入、高效和可持续地建设新农村。


越南的“OCOP”产品主要是食品和饮料。他们根据产品和社区实力、营销能力和产品质量的一系列标准进行评估和评级。目前,有8 478种OCOP产品被评为三星级或以上。OCOP生产者中60%以上是合作社和中小企业,他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产品水平,从而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改进产品的环境。


该方案计划推广更多的绿色产品、高品质和高价值产品,同时加强OCOP产品的营销和推广。


3)乡村尺度“好实践”案例:中国陕西洋县黑米草坝村朱鹮栖息地案例

在FAO 亚洲大洋洲“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上首批上网的乡村级好实践案例是陕西洋县黑米草坝村朱鹮栖息地案例


图片

图5:陕西洋县黑米朱鹮栖息地案例展示图(GIES 案例5,王永生等)


陕西洋县黑米朱鹮栖息地案例是“科创中国-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第5例)。FAO在推介“洋县黑米草坝村朱鹮栖息地案例”时指出该案例的亮点是:

(1)通过有机产品、生态旅游和有针对性的扶贫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保护濒临灭绝的朱鹮的栖息地。朱鹮在全世界的种群从1981年的7只增加到2021的7000多只,其中有3000多只栖息在在洋县所在的汉中市;

(2)通过农民合作社、私营公司和政府的合作,因地制宜地将耕作制度、品牌认证和市场准入结合起来,促进现代有机农业,成为保护自然环境有效的一种方式;

(3)通过将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利益作为当地人民的收入和自豪感的来源,成功地创造并保护了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共同价值;

(4)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GIES)将这一成就,从科学角度重新确认了栖息地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特征,并将它们用数据和知识的方式开放共享。


4)产品维度“好实践”案例:中国云南保山小粒咖啡干热河谷案例

云南保山小粒咖啡干热河谷案例是“科创中国-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第2例)。它的亮点是:

(1) 云南省保山市新寨村被称为“中国咖啡第一村”,尽管它远离世界常规的咖啡带,但是,它是中国规模化咖啡生产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1952。

(2)2010年,保山阿拉比卡咖啡被指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咖啡农、企业、政府和科学家的合作,寻求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这项成果得到了“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GIES)”的标识支持,该标识在促进科学数据和成果文件汇集、开放共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山咖啡新寨村干热河谷案例是2021 GIES启动论坛上认证的最佳实践之一。


图片

图6:云南保山小粒咖啡新寨村干热河谷案例展示图(GIES 案例2,段等)


(3)通过共同努力,保山新寨村咖啡产量从2010年的5万吨成功扩大到2016年的16万吨,并树立了优质咖啡“保山阿拉比卡咖啡”的良好品牌形象,使其能够出口到20几个国家和地区。当地气候、土地利用和土壤特征科学数据汇集、分析和共享有助于决策和规则制定。保山阿拉比卡咖啡于2020年被指定为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

(4)在管理模式上,保山新寨村已推行综合商业模式,涉及咖啡生产、销售和旅游业。旅游业将受益者扩展到咖啡业核心利益相关者之外,从而为更广泛的人群带来经济福祉。


5)产品维度“好实践”案例:柬埔塞贡布胡椒案例


图片

图7:柬埔塞贡布胡椒案例展示图


如何在全球推广地理标志品牌,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地方发展。柬埔寨贡布省胡椒产品是一个好案例。该案例的成功经验是:

(1)柬埔寨王国政府强有力的机制和地理标志法规的执行,以及与私营部门、开发伙伴和生产者协会的有力合作,是促进贡布胡椒品牌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2)贡布胡椒推广协会(KPPA)的数据显示,成员从2010年的118个生产者增加到今天的386个生产者,其中大约80%是拥有不到1000个胡椒支柱的小农(根据KPPA网站的最新数据)。这表明,小农是贡布胡椒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重要受益者,也是扶贫工作的抓手之一。地理标志产品极大地促进了价值链的有效发展和市场准入的改善,从而增加了小农的收入。根据地理标志产品规定,生产商必须保持其辣椒产品的优良和有机声誉,从而在品牌推广方面取得巨大成功。采用有机和良好的农业做法是促进可持续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

(3)指定用于种植贡布辣椒的土地已从2010年的1公顷增加到今天贡布省和凯普省的264公顷。年产量也从2013年的约20吨大幅增加(GI认证前),并在2016年欧盟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后进一步增加,自2019年以来产量稳定在100吨水平


6)创新型解决方案“好实践”案例: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FAO亚洲大洋洲“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首批上网的解决方案“好实践”案例是中国地理学会及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单位推出的“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FAO在介绍“地标生境”案例的时候指出,这是“促进科学研究助力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创新举措”。


图片

图8: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展示图


FAO指出该解决方案的亮点是:

(1)2021 年9月,“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21-2030年十年行动计划在中国启动。它通过应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系统,促进生态环境的监测,将通过卫星影像和实地监测数据产品溯源地进行评估并记录产品质量。

(2)“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的联合团队促进科学研究。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补充了地理标志产品批准中自上而下批准的常规程序,这种方法,旨在助力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3)“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已经在中国完成了14个研究案例。调查结果和数据集已通过数据和知识汇集的方式出版并开放共享。


这14个案例是:

案例1:盐池滩羊花马池镇干草原案例(宁夏)

案例2:保山咖啡新寨村干热河谷案例(云南)

案例3:磐石兰家村大米永久基本农田案例(吉林)

案例4:丰县牛蒡古黄河泛区案例(江苏)

案例5:洋县黑米草坝村朱鹮栖息地案例(陕西)

案例6:磐石锦绣海棠宝山低山丘陵案例(吉林)

案例7:磐石千塘鱼夏钓冬捕案例(吉林)

案例8:从化荔枝江埔街亚热带低山丘陵案例(广东)

案例9:禹城麦谷两熟房寺引黄灌区案例(山东)

案例10:泽州黄小米(丹川小米)高都镇红黏土案例(山西)

案例11:磐石大榛子富太镇低山丘陵案例(吉林)

案例12:磐石千塘稻永久基本农田案例(吉林)

案例13:遂宁红薯青峰村亚热带丘陵案例(四川)

案例14:库尔勒香梨孔雀河绿洲案例(新疆)



更详细的信息,请查看FAO亚洲大洋洲区域“一国一品”好实践案例网址:https://www.fao.org/one-country-one-priority-product/asia-pacific/good-practices/ 


“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21-2030十年行动计划是由中国地理学会领衔、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69个单位参加的、“产、学、研、政、团、民、传”七位一体的行动计划。其目的是将地理科学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融为一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乡村振兴,助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详细内容请查看:

http://geodoi.ac.cn/gies/Default.aspx


(刘闯、李轩 撰文)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