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中国地理学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C209会议室举行了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期讲座。本次活动采取小规模现场活动和中国地理学会B站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研究员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及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研究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前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原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宋长青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小娟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刘卫东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处长熊巨华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以及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等应邀出席了现场活动。
启动仪式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原理事长刘燕华研究员和监事长傅伯杰院士为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揭幕。现场嘉宾和线上参加者共同见证了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东菊教授作题为《青藏高原上的早期人类活动》学术报告,分享了青藏高原上目前已知的最早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活动历史、适应能力及其对东亚古人类演化研究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方小敏研究员以《青藏高原中部隆升过程与亚洲季风演化》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青藏高原中部隆升过程的学术争论,详细阐述了他的团队通过地理学和生物学等方法获得青藏高原中部隆升过程最新认识及对亚洲季风演化格局的影响。
本期大讲堂引发该专业领域专家学者和学生的广泛关注,超3000人同时在线观看。第二期大讲堂活动将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黎夏教授分别围“绕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和“高精度城市用地变化及其对环境生态关键因子的影响”进行分享。详情敬请关注中国地理学会官方公众号。
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是中国地理学会设立的最高学术讲座,是学会为知名专家与学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搭建“线下+线上”互动式交流平台。旨在提高我国地理科学的整体水平,让国内地理教育者和广大地理科技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了解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和国家需求,推动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发展,促进地理研究成果服务国家建设,活跃学术交流气氛,传播地理科学知识,打造学会活动品牌,助力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同时,号召地理学同仁以专业研究和实际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重要指示。大讲堂分设两个栏目:①致敬经典;②聚焦前沿。遴选地理科学最经典的学术观点、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有影响的应用研究,特别邀请地理学者进行学术讲演,重读经典唤初心,追求创新向卓越。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