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 - 工作动态

凝心聚力,共同助力女地理学家的成长——女工委分会场与主题活动回顾
发布时间:2024-10-04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9月27-29日,2024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5周年纪念会在南京隆重召开。9月28日上午,由中国地理学会女地理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分会场J5:女地理学家的成长在国际博览中心201会议室举行。该分会场由女工委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陈雯研究员主持,近三十位来自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女地理学者们汇聚一堂,交流在科研与生活中的困惑与坚守,进而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来自7个单位的8位女地理学者做了主题报告。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白娥教授做了“女地理学者的成长”的报告,解读了女科研工作者们关心的事情和困惑;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徐红罡教授做了“女性地理学家的性别意识”的报告,通过回顾女性研究和女大学生性别意识觉醒,介绍了女性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关注重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黄洁做了“惧怕失败、认识失败、克服失败”的报告,以自己多年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经历为题分析了女科研工作者的压力来源,以及如何应对失败的故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邢鹏研究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首任站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原所长屠清瑛研究员在研究站建立和建设过程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的故事;来自兰州大学的夏欢研究员则以自己在Nature正刊上发表的文章为启,分享了自己所在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团队中各位女老师的贡献以及自我成长的故事;南京大学的张翰之教授则从自己喜欢的黄土高原成因分析入手,讲述了如何根据研究需求搭建大型分析设备进而取得科研成就的故事;来自南京大学的马春梅教授分享了南京大学女地学工作者联合会的主要工作和成就,并分享了工作组织的宝贵经验;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韩红珠老师则分享了自己在求学和工作过程中如何以兴趣为出发点,以物候学为方向而认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的故事。


最后,女工委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马丽副研究员围绕女地理学者的职业、家庭和社会角色,提出女地理工作者要成为地理知识的创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尤其要积极承担科普宣传等工作。鼓励大家积极进行巾帼科技志愿服务工作,致力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要充分发挥本地、本领域特色,组织开展知识宣讲、科普宣传、网络平台、研学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此外,也传达了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的相关工作指示。   

          

当天下午,参加会议的近40名的女地理工作者与相关代表共同奔赴镇江句容的陈庄村,开展“科技助农建设美好乡村”的调研与交流活动。陈庄隶属于茅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李塔行政村,位于茅山山脉的九龙山深处,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也是中国地理学会女地理工作者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雯研究员深耕十年,进行知识乡村转型试验的基地。

          

图片

中国地理学会女地理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开展陈庄调研活动


图片

图片

村民张剑波带领女地理工作者参观陈庄


抵达陈庄后,陈庄自然农法合作社理事长、李塔村村委会成员张剑波首先带领大家参观感受了村庄风貌,并向大家介绍了陈庄在陈雯研究员团队和科学院项目支持下多年来的蜕变之路。随后在陈庄科研用房,张剑波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陈庄发展历程,带来“自然农法与陈庄转型”主题演讲。作为土生土长的陈庄村民,张剑波从参与者视角,分享了自己返乡创业、实践自然农法种植技术的故事,并从自然农法技术学习、蔬菜种植与畜禽养殖实践、合作社发展等方面,讲述了自己参与知识乡村试验的心得体会。参会人员就发展自然农法产业后村民收入增加情况、陈庄乡村污水收集与资源化处理、垃圾处理资源化、自然农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开拓、陈庄乡村旅游和民宿发展情况等问题与张剑波和陈雯研究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后,大家前往陈庄自然农法合作社,品尝了通过自然农法种植的新鲜食材制作的美食。


图片

图片

陈庄村民张剑波“自然农法与陈庄转型”主题演讲与交流现场


“科技助农建设美好乡村”的考察与交流活动获得了热烈反响。在陈雯研究员的引领下,参与人员直观地了解当代乡村治理中陈庄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见证了科技助农的卓越经历,洞察“知识改变乡村”的地理学智慧,感受到女地理学家多年深耕乡村的情怀与韧性,使人地和谐共生的村庄治理模式更加具象化。

         

图片

参会的女工委委员和关美宝教授合影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