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成立暨“十三五”国家区域战略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支持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陆大道、周成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以及中国科学院系统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相关研究所、有关高等院校地理机构的3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成立仪式、“十三五”国家区域战略研讨、《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工作研讨等。
《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成立仪式,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葛全胜主持。《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发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陆大道介绍了《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的成立背景、运行机制以及未来的使命和任务。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杨桂山作了“周立三先生与《国情》研究”的发言。参会领导与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向世界大国和强国迈进,国内发展与对外发展战略决策需要有高端智库的稳定支撑,而地理学和资源环境学科是认识国情“基准面”的学科领域,应该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的成立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大家还建议,《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既要努力成为国家战略咨询核心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开门纳言,构建集全国地理与资源环境学科领域广大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平台与通道,不断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战略咨询能力。
《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由我国地理学与资源学科领域研究前沿的领衔科学家群体自主发起成立,是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咨询机构。《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由顾问、组长、专家组成。陆大道院士任研究组组长,葛全胜、杨桂山、邓伟、陈曦等9位中科院、有关高校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研究机构负责人任副组长,专家团队由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高校以及相关机构等14个单位30位地理与资源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队包括孙鸿烈、刘昌明、石玉林、刘燕华、傅伯杰、郭华东等12位地理、资源学科的院士和资深专家,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8个单位。
《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所依托的各单位,长期以来是我国地理与资源领域研究的主干机构,在学科建设、人才储备、学术成果方面有着扎实基础和深厚积累,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咨询研究方面,也有着优良传统和卓越贡献。《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成员大多是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除在学术前沿取得优秀成果外,同时也在战略咨询方面为国家需求目标做出杰出贡献。
《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目标是:通过系统与深入的《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适宜的发展目标和有效的发展政策提供客观基础与根本依据。《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开展研究咨询的主要方向为: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区域治理方略、生态系统保护等。近期研究咨询重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国家及重点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不同功能区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等。
“十三五”国家区域战略研讨会是《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成立的首次咨询研究学术活动。研讨会分为学术报告与专题讨论两部分。学术报告由《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主持,陆大道院士、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樊杰、方创琳、刘彦随、刘卫东,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陆玉麟、云南大学教授何大明分别做了题为“关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对完善十三五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的思考”、“科学培育大中小梯度发展的中国城市群”、“中国农业与农村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走向”、“进一步认识新时期我国沿江开发轴线的宏观战略地位”、“跨境水安全与国家水权益”的专题报告。专题讨论会由《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张平宇主持,对“十三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胡焕庸线’与“‘李克强总理之问’”两大专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