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实中国科协有关工作部署,推动学会分支机构党小组建设和活动开展,加强学会党建工作,5月26日上午,中国地理学会在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开展了党建活动。
本次党建活动由中国地理学会党委主办、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党小组组织,调研访问团由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党小组成员、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主任李娟编审,中国地理学会党委秘书、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党小组成员、《地理学报》编辑部于信芳副编审,以及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共23人组成。本次活动来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广东省,重点参观访问了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市的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和松山湖材料试验室。
在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调研访问团成员全面了解松山湖建园20年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模式及经验,以及面向未来20年乃至更长远时间的规划布局。第一展区为“惟创新者强——从湾区极核到全球坐标”,悬挂着一张全球重要科创资源分布图直观展示了松山湖科学城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科创地位;第二展区为“风起松山湖——从荔枝林水库到世界级科学城”,展示了松山湖科学城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同时,以时间为线索,分阶段梳理了松山湖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第三展区“引领新发展——从后起之秀到先行示范”中,展览馆通过“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坚持新城与产业齐飞”“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共五个部分,全方位总结过去20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松山湖模式”。第四展区“启航新征程——从科技园区到科学新城”中,主要划分为擘画科学城、空间布局、联动聚力、重大项目建设等几个板块,重点呈现松山湖科学城的未来蓝图及建设进展情况。建园20年来,松山湖因科技而生、改革而兴、创新而强、山水而名,现如今已成为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创新平台。
据实验室何艳博士介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于2017年12月启动建设,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探索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定位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展厅的一本英文期刊引起了来访编辑同行的关注。据介绍,期刊《Materials Futures》(《材料展望》(英文))创刊于2021年12月,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联合出版,聚焦于结构材料、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量子材料、材料理论和计算六大研究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旨在打造为材料科学领域综合性顶级期刊。
通过本次党建活动,以学术期刊编辑为主体的调研访问团一行充分了解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前沿地近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本次活动是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党小组在“2023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召开前夕组织的一次特色党建活动,是学会党建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