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 - 工作动态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测年技术分会首次工作会议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11-21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2022年11月21日,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测年技术分会首次工作会议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行。分会主任赵晖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分会副主任蔡演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孔兴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旭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许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尹功明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弋双文教授级高工(南京大学、张家富教授(北京大学)、赵晓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和秘书张帅博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赵晖主任主持。


图片


会上,赵晖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分会成立的背景和对分会未来工作方向的设想。地理学研究关注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和转换,因此时间坐标体系的建立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前提,多种绝对短尺度定年方法的应用有力推动了相关地理学科的发展。国内应用较多的短尺度定年方法有释光测年、铀系测年、宇成核素测年、碳十四测年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等方法,相关实验室已具有可观规模。顺应学科发展需求,2019年10月,在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等众多专家的推动和支持下,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了 “地理测年技术工作组”。工作组成立后积极筹办了多次重要学术会议,极大的推动了国内各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为不同实验室和不同学科进一步合作以及各实验室技术提高提供了良好平台。此外,工作组积极开展对公众的年代学科普工作,提高了本领域与本学科的社会影响力。2021年12月,经中国地理学会十二届十次常务理事会议研究决定,正式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测年技术分会,赵晖研究员任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蔡演军教授等8位专家任副主任委员,另有陈杰研究员等24位学术委员。分会的宗旨为“交流合作,调查研究,技术培训,实验比对”。分会近期的工作计划主要包括:(1)积极参加每一届 “中国地理学大会”,举办分会场,促进测年技术方法与地理学其他学科分支的交流合作;(2) “第三届地理测年技术学术研讨会”将在2023年择机举行,促进本领域各学科交流与发展;(3)开展调查研究,反映会员及所在单位的诉求和愿望,帮助高校地理院系和科研院所组建年代学相关实验室;(4)不定期开展测年实验室技术培训,提高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的技术素养;(5)参加年代学相关应用的科普工作;(6)组织各实验室之间标准样品制备、测量精度比对等工作。


之后,与会委员们就各类测年技术的发展以及分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部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冰研究员和赵晓雷教授提出,目前,国内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发展很快,应建立“加速器质谱联盟”,国内各加速器质谱实验室依托该联盟可以开展比对和技术交流,促进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的共同提高。赵晖研究员建议,可先对已有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各实验室可通过学术会议、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充分交流,互通有无,从而共同提高技术水平。蔡演军教授和尹功明研究员分别介绍了目前国内铀系测年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的现状。孔兴功教授提出,未来可将如古地磁等其他能够解决地理学相关科学问题的测年技术纳入到分会中。弋双文教授级高工建议依托分会举办系列讲座,促进学术交流,并通过科普、夏令营和会议等平台加强对地理测年技术分会的推广和宣传。其他副主任和委员们也对分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


委员们一致认为,地理测年分会的成立将为中国地理测年领域的学者提供重要的交流平台,将有效推动各测年技术领域内部和各领域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促进中国地理测年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助力新时代地理科学的发展。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