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4.17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受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邀请,著名旅美地理学家马润潮(Laurence Ma)教授近日在广州访学,并为广大师生作题为《人文地理学思想史》的系列报告,为期一月。
马先生此前刚刚在2009年美国地理学会年会(AAG)上获得Ronald F. Abler Honors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杰出成就奖,以奖励过去30多年来他在帮助美国地理学者了解中国、中美地理交流、以及领导一代海外中国人文地理研究者方面的杰出贡献。
马先生开篇纵论西方人文地理六十年,旁征博引,异彩纷呈,尽显大家风范。期间马先生提出“一些感想、几点建议、一个希望”,对国内广大人文地理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马先生认为,中国历经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大国、强国,但各项学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符,国际影响力不够。在社会科学领域,有些专业与国际学术水平差距较小 (如社会学),但多半专业差距仍然偏大,包括人文地理学。“国家的学术水平,应与经济水平相符”。因此,“中国应成为学术大国”。针对当前国内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马先生谈了几点建议:第一,应扩大视野、涉猎相关学科文献。城市学、区域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经济学、文化研究、历史学等领域的新成果、新发现,应该广泛涉猎。第二,学术前沿化、注意新的学术动向。倡导大家要定时翻阅相关期刊,注意论文所提的问题或观点,思考它们在中国是何种情况。第三,学术理论化。以理论、观念领军,以国际水准要求自身。第四,理论本土化,了解中国自身的问题,结合理论与实际,创建自己的学术品牌。第五,学术国际化,积极与国外学者对话,学习→批判→改变主流学术理论、观点,“提高吾人之学术地位及声望”。第六,治学绅士化。“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治学,真正成为大国君子型的学者”。针对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马先生用八个字概括了自己的期望:“西学中用,超越西学”,望能确立“中国地理研究的中心是在中国”的发展目标,开拓出高水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地理学理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学。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