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与旅游”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7月7—10日在中山大学举办。会议由中山大学、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游憩运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美国北亚里桑那大学承办。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43名海外学者与来自国内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90多名学者共计1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徐红罡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到会致词祝贺,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游憩运动专业委员会、美国北亚里桑那大学Alan Lew教授代表国际组织方发言,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汪宇明教授代表中国组织方致词。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就“丽江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倾向问题”、英国利兹城市大学旅游与文化变迁研究中心主任Mike Robinson博士就“遗产推动性研究:认同、责任及创造”、澳门旅游研究中心Hilary du Cros教授就“中国华南地区遗产旅游出现的问题”、广东开平市申遗办副主任李日明先生就“开平碉楼管理的几个重点问题”作了大会主题发言。
100多篇中外论文、21个小组分别围绕着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旅游与自然遗产管理、遗产旅游者和遗产旅游理论等主题进行探讨,并且特别把广东的丹霞山、鼎湖山和开平碉楼作为专题研究。纵观中外学者的研究,以案例研究为主体,研究内容涉及遗产旅游地的保护和发展、遗产地商业化、遗产旅游地真实体验、社区遗产旅游、少数民族社区旅游、生态旅游、环境管理、遗产旅游者行为偏好等方面,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多学科渗透趋势。
与会代表于7月9日分为两组分别考察澳门和广州文化遗产。会后,部分与会代表前往新科世界文化遗产地广东开平碉楼、丹霞山和鼎湖山等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实地考察。本次会议是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自1999年珠海“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2001年桂林“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2003年宜昌“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国际研讨会”、2005年西双版纳“边境旅游与社区旅游国际研讨会”以来的第五次盛会。通过会议交流,增强了国内外旅游地理研究同行的广泛沟通,加深了中西方的学术对话,开阔了国内外学者的学术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进展。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