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红层与丹霞地貌资源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 ——2019首届中国峡谷旅游论坛在新疆阿克苏召开
发布时间:2019-01-16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201919日至12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山大学、新疆文旅厅指导,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新疆地理学会、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主办,阿克苏地区旅游局、新疆阿克苏多浪龟兹旅游公司承办,中国地质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协办的2019首届中国峡谷旅游论坛在新疆阿克苏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国内著名风景区、旅行社、旅游公司、新闻媒体、摄影协会的专家、学者和嘉宾朋友共160多人参加。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天山红层与丹霞地貌资源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是阿克苏为承办2020年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提前预热,储备成果,邀请全国各地多学科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调研采样,测试分析,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结合阿克苏地区红层与丹霞地貌特征和资源特点,针对阿克苏在全域旅游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和支撑。

12.jpg 

110日上午,与会代表从阿克苏迎宾馆驱车前往托木尔大峡谷,参观了天山大峡谷世界自然遗产申遗博物馆,参加了天山托木尔大峡谷第二届越野达人秀开幕式。领略了在天山脚下丹霞面前的广袤沙地上,举办的声势浩大涵盖多级别车型的越野比赛,并感受了阿克苏直升机低空飞行表演,景区人山人海,淡季不淡,论坛专家为冬季新疆旅游的火爆气势所震撼。

13.jpg


阿克苏地委副书记邓选斌同志宣布越野达人秀开幕

下午与会代表进入峡谷考察。一路上被托木尔大峡谷的雄壮神奇所吸引。专家们一路步行、一路拍照,时不时停下来仔细测量、相互讨论交流,全面考察了峡谷红层与丹霞地貌的岩性、构造、微地貌特征,特别是对峡谷中石柱景观的形成、差异风化、冻融作用现象以及岩层中巨大砾石成分和沉积环境,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登上最高点观景平台俯瞰整个峡谷,一座座丹霞宫殿层层叠叠,与会代表被扑面而来的万山之城丹霞地貌所震撼,近处的丹霞景观和远处的托木尔雪山交相辉映,形成了红与白、冰与火的强烈视觉冲击,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jpg


111日上午10时论坛在《天山申遗》专题片和《阿克苏旅游》宣传片中拉开序幕。论坛由阿克苏地区行署副专员陈建忠主持,阿克苏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常宇轩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新疆地理学会秘书长雷军研究员致开幕词,随后阿克苏行署常宇轩副专员与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工作组王少华副主任委员共同启动论坛开幕“启动球”。

15.jpg


常宇轩副专员与王少华副主任共同按下论坛开幕“启动球” 

随后中国地理学会理事、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工作组齐德利秘书长主持第二段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首先缅怀了彭华教授对推动阿克苏地区丹霞地貌基础研究和旅游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并观看了《行走在大地的学者》、《新时代中大力量》和《彭华教授纪念》三个视频,集体起立为彭华教授默哀,与会代表在观看视频后深深被彭华教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所感动。紧接着,李志强教授、李江风教授、任舫博士、吕汝键教授先后作了《2016年彭华教授一行阿克苏地区红层与丹霞地貌科考汇报》、《最年轻的红山地貌,最绚丽的峡谷景观      ——发现南天山大峡谷、发现阿克苏》、《阿克苏托木尔大峡谷考察汇报及其与国外主要红层峡谷景区保护开发对比》和《让温宿托木尔大峡谷行稳致远》的主题报告。周春山教授、丰秀荣主任、范起东书记、姜勇彪教授、温晋林副教授、梁军教授、潘志新博士、章桂芳副教授等专家紧紧围绕着阿克苏的丹霞地貌特点、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国内地质公园代表云台山景区薛成根副局长、四川达古冰川李枫处长、新疆独山子峡谷景区席伟董事长先后发言,根据各自景区的特点和开发实践,为阿克苏峡谷型景区开发利用提供给了宝贵经验。参加论坛的旅行社代表旅佬大旅游管理公司皱志伟总经理、杭州旅苑国际旅行公司邵辉总经理、港中旅新疆公司营销中心刘涛总监先后分享了景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旅游推介。最后由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工作组副主任委员王少华副教授对上述阶段的学术研讨会做了技术总结发言。王教授首先祝贺阿克苏地区在彭华教授的关心关注下,近年来阿克苏峡谷型丹霞地貌的保护与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在又积极申办2020年的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年会,必将进一步推动阿克苏全域旅游发展。王教授感谢冒着严寒前来参加本次论坛的全体与会嘉宾和媒体朋友们,他在概括专家发言后提出,本次丹霞论坛在阿克苏的召开,意义深远:首先这是第一次由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工作组发起的旨在号召国内外多学科综合深入研究天山红层与丹霞地貌科学问题的开始,不仅在阿克苏丹霞地貌科学研究历史还是在中国丹霞地貌学科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这也是对研究工作组彭华教授多年前提出的“中国西北丹霞研究不能留空白的”的号召的积极回应。其次阿克苏天山红层与丹霞地貌的规模大、类型全、作用复杂、发育演化过程独特,遗产保护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环境教育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极高,是世界级的丹霞地貌景观集中分布区的代表,具有全球红层与丹霞对比研究良好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阿克苏丹霞地貌旅游研究与保护开发,将一定程度改变天山丝路旅游资源格局和市场格局,改变冬季新疆旅游淡季的局面,开发全年立体旅游产品谱系,丰富内涵,产生巨大的旅游综合收益,是新疆旅游产业未来增长点培育的重点板块和着力点,也是讲好一带一路天山地球故事和传承丝路文化的重要资源依托。我们工作组将一如既往关心和关注阿克苏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天山丹霞增添更多美丽色彩。期待各位专家在后续的考察和研究中有所重大科研发现,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服务于阿克苏全域旅游事业的方方面面。

16.png


论坛发言

 120.png


论坛现场

 18.png

     丰秀荣老师发言                        2020会议举办协议签订

 

11日下午举行的阿克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合作签约仪式上,阿克苏地区旅游局与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地貌工作组签署了联合举办2020年第二十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研讨会的协议书。西南石油大学向天山托木尔大峡谷授予了“西南石油大学地学教学科研实训基地”的牌匾。并聘请了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研究员、郭福生教授、王少华副教授和温晋林副教授为阿克苏地区的发展顾问。随后有关部门和企业分别签署了一系列旅游投资开发协议。最后阿克苏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梁峰源发表了总结讲话,向与会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们提出了三项倡议和希望:希望在全国专家学者的智库支撑下,在国内外峡谷型兄弟景区的互助下、在各大旅行社的深度参与和新闻媒体的全局关注下,努力把阿克苏建设成为最舒适、最安全、最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目的地;把阿克苏建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地;把阿克苏建设成为具有亲身体验、高品位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休闲的旅游胜地。

19.png


论坛会议结束后,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在王少华和温晋林副主任委员的召集下,初步拟定了阿克苏红层与丹霞地貌考察重点和研究方向,鼓励大家围绕以下十个专题展开深入研究,为2020年在阿克苏召开的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年会做好成果储备:①阿克苏红层与丹霞地貌类型及其特征研究;②阿克苏红层与丹霞地貌发育演化过程研究;③阿克苏红层与丹霞区域对比研究(分3篇展开,国际对比、气候区对比、西北区域内对比);④阿克苏红层与丹霞地貌景区危岩体调查与防治;⑤阿克苏红层与丹霞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⑥阿克苏红层与丹霞地貌旅游产品设计及智慧景区建设;⑦阿克苏红层与丹霞地貌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旅游开发;⑧遥感等新技术在阿克苏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中应用;⑨阿克苏丹霞文化研究;(10)阿克苏红层与丹霞定量研究及其地貌发育简史。

在接下来几天时间的考察中,工作组希望大家根据自己专业及研究兴趣,选择12个专题展开深入而有侧重地调研采样,争取2020年阿克苏丹霞年会上有一批高质量论文发表,这不仅是为阿克苏全域旅游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也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共同的丹霞地貌科学研究事业应尽的责任和担当。

2019首届中国(新疆阿克苏)峡谷旅游论坛会议的召开,为2020年第二十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在阿克苏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工作。

 

 

 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秘书处供稿

2019113日于新疆阿克苏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