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20 日,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 2017 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旅游地理学与国家战略”。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旅游学会(ITSA)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旅游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育部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北京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北京地理学会承办。来自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外 80 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300多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正式注册代表200余人。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宫辉力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先后在开幕式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张捷教授主持。
在大会主旨报告中,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探讨了旅游研究的代际转换问题、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 Noel Scott 教授提出了情感地理这一新兴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提出通过旅游活化来保护国家遗产线路、南京大学章锦河教授探讨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的关系、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副主任赵文波研究员展示了中国高分观测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吴承照教授提出国家休闲区的中国化路径、中国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院钟林生教授总结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下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首都师范大学陶犁教授探讨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旅游发展转变的问题。
大会设立五个平行学术交流分会场,其中包括一个国际交流分会场,分别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旅游地理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生态文明与旅游地理研究”、“文化强国与旅游地理研究”和“旅游地理研究国际交流”五个专题展开研讨,60余位专家学者作分会场报告并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分会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张朝枝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卢松教授、苏州大学汪德根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史春云教授,中山大学张朝枝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苗莉副教授、以及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Noel Scott教授分别做五个分会场的总结报告,对各分会场报告的内容选题、研究方法、特点亮点等进行总结与评价。专家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表现出新生力量强大、研究内容前沿、规范化引领学术等特点。本次会议学者更加注重选题视角多元化、研究问题的凝练与创新、研究范式与研究过程的规范严谨、对研究领域的更多话语权与定义权、以及对文献语言演变逻辑及本身批判性思考。此外,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呈现出一批用英语流利交流的青年学者,与国际学者就广泛选题通过不同视角进行探讨。本次会议共收录学术论文近80篇,评选出10 篇青年优秀论文并颁发了“第十一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会后与会嘉宾考察了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在考察过程中继续深入交流。
大会期间,召开了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张捷教授主持,19位委员参加了此次工作会议。会议进行了2016年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并布置了2017年工作计划;同时围绕提升学科地位,创新学术研究,设立青年旅游地理学家工作组等事宜进行了研讨,还商讨通过网络讲座、沙龙等多种形式举办青年旅游地理学家学术活动等。会议建议成立了青年旅游地理学者工作组,报学会审批。
本次会议在5 月 19 日“中国旅游日”召开具有重要意义。会议从国际化水平、参会专家人数、参会高校及学术机构、提交的论文数量及成果方面都在历届会议中最为突出。首都师范大学等会议承办单位的办会水平及志愿者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包括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对会议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将对本次会议学术成果进行持续报道和发布。本次会议提升了旅游地理相关学科在全国的知名度及国际化水平,并对地理学及旅游管理学科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旅游研究院陶犁、姜珊供稿)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