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14日,“2013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经济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省地理学会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学院、东北地理所《地理科学》编辑部)、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社会科学》编辑部、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等近60家高校及单位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学生应邀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培基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特别助理刘卫东研究员致开幕词。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教授,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原司长甘师俊研究员,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晓文应邀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和新趋势的探讨,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了这次“经济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并作为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期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卫东研究员应邀做大会主题报告,介绍了《经济地理学思维》一书的主要观点,提出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培养整体思维观和领导力的学科,其独到之处在于面向真实世界的“立体”思维模式和宽广的知识结构,成熟的经济地理学者应具备“系统工程师”的能力。另外,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海外特聘研究员Mick Dunford、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贺灿飞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曾刚教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郇教授、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中民研究员、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石忆邵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白永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姣娥副研究员等分别从城市化与工业化、生态产业与区域竞争力、区域协调发展、对外投资、交通等视角就经济地理学和生态文明建设议题做了大会报告。
除上述10场大会报告外,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就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创新、产业集聚与空间经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地理、区域发展与区际关系、全球资源利用与国家战略6个研究方向进行了学术交流。
闭幕式上,中国地理学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卫东研究员从会议组织、学术交流等方面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他指出此次大会提交的论文质量较以往有提高,并鼓励与会代表利用经济地理学独有的“立体”思维能力来观察世界,进一步加强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积极发挥地理学的社会价值和学术贡献,并对西北师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为此次大会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之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雯研究员介绍了2014年将在南京举行的海峡两岸经济地理学术研讨会筹备情况,并向与会代表发出了诚挚邀请。
此外,经过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们认真遴选,从学生论文中评选出10篇学生优秀论文(名单附后。其中一等奖2篇和二等奖8篇)。刘卫东研究员、甘师俊司长、曾刚教授和石培基教授向获奖学生颁奖,并鼓励青年学生再接再厉。
附件:“2013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肖 琛(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焦敬娟(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刘海猛(二等奖),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李丹丹(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侯彩霞(二等奖),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高金龙(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马 妍(二等奖),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于 洋(二等奖),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玉韩(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辛晓睿(二等奖),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