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1—23日,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天津召开,设在天津市美都国际大酒店的第八分会场是由中国科协和天津市政府主办,英国皇家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联合承办的“利用地球工程改变全球气候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英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芬兰和美国等国家以及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计6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天津地理学会理事长、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任靳润成教授、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孙孟新副部长,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名誉副主席、英国驻联合国前大使Crispin Tickell爵士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John Shepherd 教授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Crispin Tickell爵士还代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向中国地理学会颁发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2010年度特别贡献奖奖牌并讲话,刘燕华理事长代表中国地理学会接受奖牌并致谢词。
本次会议属于国际高端学术研讨会,会议就全人类共同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和学术研讨,会议的学术报告和研讨围绕“利用地球工程改变气候:科学、治理和不确定性”和“关于气候演变规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影响”二个专题进行,共有十五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其中,秦大河院士在会上作了“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发展”主题报告,Crispin Tickel爵士作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的学术报告;John Shepherd教授就英国皇家学会开展的利用地球工程改变气候的研究成果作了学术报告。其他学者的报告涉及到了地球工程中兴起的地缘政治、太阳辐射管理治理倡议、国际太阳能地球工程治理、地球工程的气候、地球工程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全球变化和全球卫生战略与展望、地面模拟系统、俄罗斯对中国的气候研究、中国环境健康与发展的整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自然和气候因素对地名形成的影响、中国渤海湾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气候与地质环境变化的对应关系实例以及天津气候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学术内容。
20世纪后半叶,全球气候变暖早已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欧美国家比较公认的原因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大量增加所致。面对这事关人类安危的全球气候的变迁议题,国际上一些科学家尝试通过人为改变大气的运动或成分,来减缓或扭转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向。此种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大规模地影响地球环境与气候的工程学,称作“地球工程”。目前虽已有许多科学家提出不少地球工程的想法和发展气候调节的技术,然而这些想法和措施,是否真的能够达到缓解气候变暖的功效,是否会带来人类更多想象不到的附加效应? 目前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到底地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趋于变冷还是变暖?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说法。事实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已经不仅仅是学术层面上的问题,而且还牵扯到世界经济甚至国际政治问题。我国的一些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地球气侯变化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而是具有周期性,关于目前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另外,引起气侯变化的机制也是比较复杂的,可以从地球外部、地球内部和人为的机制来考虑问题。关键是看哪一种机制起着主导作用。为此我国许多专家认为,目前的气候变化仍然属于全球气候正常的周期性波动,不应该把人类社会发展对地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程度过分夸大。
本次会议汇集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以及利用地球工程改变气候的学术研究的成果,将会对我国及世界各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原因的学术研究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关注的利用地球工程改变其后的科学、政策、管理以及不确定性问题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利于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方面达成共识,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会议始终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国内外代表对有关学术问题坦诚相见,彼此之间关系非常融洽,对目前气候变迁对环境的影响方面的一些问题能够达到共识。
会后,与会的国内外代表以及天津地球科学界的学者和部分高校的师生代表赴海河之滨的天津耳闸公园参加了“中国地学会在天津成立100年纪念碑”的揭碑仪式并乘船考察了海河经济文化带的建设。
(天津市地理学会供稿)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