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9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殷勇
海峡两岸地貌学同行的学术交流已至第9届,这次原定在成都举行,因汶川大地震而改在台湾。2008年8月26日-9月1日在高雄师范大学召开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台湾大学林俊全、张长义教授、高雄师范大学副校长蔡培村教授、地理系主任齐士崢教授等,南京大学王颖院士、李满春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唐川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纪远研究员等50余人,南京大学地学院赴台湾参加野外实习的20多名本科生也一起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中科院院士、海岸海洋学家、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王颖教授,台湾大学著名地景保育专家张长义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南京大学朱大奎教授,台湾大学林俊全教授和高雄师范大学齐仕峥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会议主题包括地表过程与环境演变,环境灾害与风险管理,人类工程活动与环境地质,环境保育与可持续发展,此次会议还特别加入了汶川大地震与次生地质灾害及救灾重建与管理,以体现海峡两岸地理学界同行对汶川大地震的关注。
先后有26位代表报告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教授通过塔克拉玛干石英砂表面结构组合特征分析,提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砂具有风化剥蚀、河-洪积、风积等起源,但颗粒表面的波浪、水流作用标记以及堆积过程中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指示沙源主要来自于中新世晚期(约1000万年前)干涸的古海洋,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追溯中新世新特提斯海的演化,塔克拉玛干沧海变桑田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成都理工大学唐川教授报告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震机制与诱发的次生灾害,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主任林俊全教授报告了台湾高山冻融作用之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前所长刘纪远教授报告了蒙古高原沙尘暴源区的土壤风蚀定量研究,台湾大学张长义教授报告了台湾国家公园的发展与挑战,南京大学朱大奎教授报告了唐山曹妃甸地理资讯系统研究,高雄师范大学齐仕峥教授报告了澎湖群岛滨台地形分布及其成因之研究。大陆代表较多涵盖全球变化造成的地表过程和环境演化,以及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冰冻雨雪和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问题,台湾代表较多围绕地景保育和可持续发展,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消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会后,对台湾西海岸、澎湖列岛火山海岸火山地质作了专题考察,林俊全教授对野外观测作了精心的安排与讲解。考察期间,王颖院士对火山地质、火山海岸及海滨沉积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解。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