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人文地理学国际前沿研究暑期研习班第一轮通知
发布时间:2018-05-09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第三届人文地理学国际前沿研究暑期研习班第一轮通知
2018年8月24—8月26日
中国 广州

  1、背景与宗旨
  本次人文地理学国际前沿研究暑期研习班以研究生、博士后及青年科学家为主,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为主题,由广州地理研究所发起,邀请国际著名城市地理学家伦敦大学吴缚龙教授授课,更有经验丰富的著名学者林初昇教授率青年讲师团队倾情加盟,为青年人文地理学者奉献了一场顶级的学术盛宴。

  2、发起人
  张虹鸥,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注册城市规划师。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地理》副主编,中共广东省委政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智库——国情与发展研究小组副组长。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东南亚地理,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优秀城乡总体规划一等奖,省优秀城乡规划一、二等奖,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主讲老师
  吴缚龙,自2011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规划教授(Bartlett Professor of Planning)。2016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他曾就读于南京大学学士(1986)、硕士(1989),香港大学博士(1994)。1998年起任教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2005年起在卡迪夫大学任规划讲座教授。现任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杂志主编、十几家国际杂志编委。研究领域为中国城市的发展、转型与规划,特别关注中国城市的崛起、城市社会变迁、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近著《为增长的规划: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发表了130多篇英文论文,30多篇中文论文,据社会科学论文索引(SSCI)排名为全球前50名的地理学家。英国国家经济社会基金会(ESRC)2013年卓越国际影响力奖获得者。主持并参与多项英国、加拿大、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重点基金研究项目。

  4、协助团队
  林初昇(George. C.S. Lin),香港大学教学院士,地理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曾任多家国际顶级地理刊物的编委。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和城市规划,主要研究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发展,发表论文110多篇,其中SSCI/SCI收录90多篇,被引用次数达6000多次。2010年根据年龄加权Scopus h指数,被列入国际半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地理学家前50名(第26位)。根据国际ESI指数,连续5年被列入最顶尖百分之一学者 (top 1% scholars)。
  王姣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研究交通地理与区域发展、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网络地理与空间组织。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以主编或副主编身份撰写著作5部,参编著作20余部。曾获得第十二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特殊贡献荣誉证书、国家知识产权局三等奖、国家发展改革委三等奖等。
  汪明峰,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近年来侧重于信息技术、新兴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代表著作有《城市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2007年)和《互联网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2015年),在《地理学报》、《社会学研究》、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The China Review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励。
  吴旗韬,广州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资源环境保护和区域规划,主要研究珠三角交通与区域发展、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海洋资源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东南亚地理等相关问题。主持和参与60余项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咨询项目,提交多份重要咨询报告,3份得到主要领导批示并落实,2份成为省政府颁布文件。在《地理学报》、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5、主题及内容
  第一部分:主讲老师授课
  (1)中国城市发展的金融化
  (2)中国城市非正规居住区改造及其对“全球南方”城市的启示
  (3)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转型
  (4)中国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
  第二部分:协助团队交流与研讨
  (1)引进来、走出去:知识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批判与研究创新
  (2)高速铁路对民航客运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
  (3)新兴产业与区域发展:理论与案例
  (4)跨海通道对区域发展影响:从国际到粤港澳大湾区

  6、研习班学员
  (1) 招生对象
  面向全国招生(包括港澳台与海外留学生),学员总人数不超过80人。欢迎相关高校、研究所从事人文地理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及青年学者报名。
  (2)报名
  即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止,申请者将1份报名表(附件1)发送至humangeo@gdas.ac.cn。报名表请在http://www.geographer.cn/humangeo/网页上下载。
  (3)录取
  根据报名表择优录取。2018年7月31日之前通过邮件和电话等通讯方式发送录取通知,并在广州地理研究所网页及微信平台上公布录取名单。所有被录取的学员需要全程参加研习班。
  (4)学员待遇
  被录取的正式学员免收学费。
  学员往返差旅费、食宿费自理(将为学员提供培训地点附近住宿、餐饮信息,不统一安排食宿)、电脑自备。
  研习班结束后,将为全程参加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7、研习班地点
  中国科学院广州教育基地阶梯教室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地铁6号线黄花岗站A出口左行200米左右)

  8、日程初步安排
 

  9、联系方式
  联系人:叶玉瑶 黄耿志 联系电话: 13632430287 13760722434
  邮箱:humangeo@gdas.ac.cn 邮编:510070
  通讯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查询网址http://www.geographer.cn/humangeo/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