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通知(第一号)
发布时间:2025-01-26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灾害类型多、分布广、损失重,是全球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风险防控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活安全,维护生态安全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搭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与韧性社会建设研究高端交流与合作平台,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常态化普查成果应用,支撑和保障新质生产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拟定于2025年8月22–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为“专委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诚挚邀请从事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方面的专家与学者届时齐聚成都,交流研究经验,分享学术成果,探索在智慧减灾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领域的挑战与创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推动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为推进全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时间与地点

时 间:2025年8月22–25日

地 点: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四川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

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国际灾害风险科学学报(英文)》编辑部


三、主题与议题

大会主题

数智赋能综合减灾与高质量发展

主要议题

灾害风险科学理论与方法前沿

地球系统科学视角的复合灾害系统研究

灾害多元监测与风险数智防控新方法新技术

灾害地理学、综合灾害风险普查常态化与成果应用

灾害经济与区域韧性提升

灾后恢复重建与城乡高质量发展

灾害教育与灾害科普新范式

灾害的社会学研究

灾害历史与文明演进


四、专题分会场

会议在上述议题下公开征集分会场,要求分会场选题需紧扣会议主题,每个分会场召集人不超过2人,且需初步确定3-5名分会场报告专家。请有意组织分会场的专家撰写分会场摘要,并于3月31日前将分会场建议方案投递至会务组邮箱idmr@scu.edu.cn,经学术指导委员会评审后择优确定,专题分会场方案将在第二轮会议通知中公布。


五、学术指导委员会

顾  问

崔  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建兵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和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  任

史培军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主任,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减灾委员会第四届专家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孙福宝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刘  超 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苏立君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委  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  旭 四川省应急管理学会会长

陈亚宁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第宝锋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杜士强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杜  鹃 《国际灾害风险科学学报(英文)》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

高  路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何春阳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连友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马  冀 《灾害学》杂志常务副主编、高级工程师

王  军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温家洪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效存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叶  涛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翟国方 南京大学教授

张继权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六、组织委员会

主  任

第宝锋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叶  涛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副主任

陈  勇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杜士强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专委会副主任

委  员

周家文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教授

卢  毅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邹  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彭  立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四川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常  鸣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牛志攀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田兵伟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城市安全健康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梁  超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特聘副研究员

薛景元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特聘副研究员

徐礼来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副研究员

徐  锐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副研究员

秘  书

谭春萍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骆晓龙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孟祥瑞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七、时间安排

2025年3月31日 专题分会场征集截止

2025年4月30日 发布会议第二轮通知

2025年7月20日 提交论文摘要/青年学者优秀报告参赛论文全文截止日

2025年7月31日 线上会议注册截止日

2025年8月12日 发布会议第三轮通知

2025年8月22日 与会代表报到、现场注册

2025年8月23~24日会议开幕式、学术报告、闭幕式

2025年8月25日地震灾区学术考察(自愿报名,费用自理)

2025年8月26日返程


八、会议注册及费用

会议注册、缴费标准、宾馆预订等信息将在第二轮通知中发布。


九、联系方式

会务组邮箱

idmr@scu.edu.cn

田兵伟

电话:13551200510

谭春萍

电话:15002599415

骆晓龙

电话:13844050286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