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24日,第二届世界地理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大会主题是“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旨在推动中国地理学积极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判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地理科学问题,打造全球地理学者共商共建共享的交流合作平台,谋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学科发展指向。来自国内以及美国、英国、法国、瑞典、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尼日利亚、比利时、南非、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会议。
11月23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同志,亚洲地理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大河院士,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逸平同志,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教授,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崔鹏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陈德亮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纽约大学创始校长俞立中教授,国际地理联合会原主席、俄罗斯科学院弗拉基米尔•科罗索夫院士,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教授,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先生,中国科学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彭斌先生等中外嘉宾亲临现场或以远程视频形式出席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宋长青教授、薛德升教授、鹿化煜教授、张国友研究员以及著名地理学家、美国阿克伦大学荣退教授马润潮先生,九藤文化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刘会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商务印书馆李平编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小雷研究员,厦门大学吕永龙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河南大学刘彦随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刘鸿武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康世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效存德教授、葛岳静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刘云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杜德斌教授、王军教授等。
大会开幕式由秦大河院士主持。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郑必坚会长做了题为“世界大变局、中国大作为与地理大发展”的主旨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梅兵书记和中国地理学会陈发虎理事长先后致辞。
郑必坚会长在报告中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正面变局”的重要支点。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应与世界各国实现“大合作”,全方位地与世界相关国家和地区扩大“利益汇合点”,为破解全球面临的安全和发展难题,展现中国担当和中国责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新时代的最强音,“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个常论常新的大命题。在这个大命题之下,我们应该思考中国地理学怎样才能赶上时代和引领时代,需要创新、需要改革,需要以改革精神推动创新。
梅兵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互联互通变得更加广泛和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天然具有开放、包容特性的地理学的发展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梅兵强调,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科一路走来,不仅立足中国研究地理,更以世界眼光推动地理学发展创新。与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创办“世界地理大会”,正是与地理学各方专家一起,响应新时代的召唤、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积极实践。
陈发虎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地理学作为众多学科的摇篮,自115年前中国地理学会创建之初,便肩负着救国济民和科学指导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任。世界地理大会为凝聚全球智慧、推动全球应对、开展全球行动搭建了更广泛的合作交流平台。中国地理学和中国地理学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中国立场、阐释中国主张,胸怀世界、放眼全球,致力于推进全人类的发展进步。广大中国地理科技工作者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智力支持;携手国际同仁,同心协力,共迎挑战,朝着光明目标不断迈进。
在开幕式后举行的发布会上,先后进行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100强(2024)》指数发布、“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第一辑成果发布暨第二辑出版启动、《胡焕庸文集》编辑出版启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杜德斌教授围绕研究工作的背景意义、评价体系、延伸价值等进行了详细解读。“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顾青书记和《胡焕庸文集》出版单位——中国科学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彭斌总编辑先后对成果出版的背景意义和未来工作计划进行了说明。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地理学界对全球问题的关注,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和实践方案。发布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主持。
大会特别邀请陈德亮院士、崔鹏院士、王艳芬教授、宋长青教授、江莉莉教授、张小雷研究员、弗拉基米尔•科罗索夫院士、刘鸿武教授、杜德斌教授先后围绕“人类的未来:科学技术的作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与风险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不均衡性与欧亚干旱区案例研究”、“陆地表层系统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创建面向未来的城市:城市建设的科学与艺术”、“俄罗斯空间发展新战略:地理基础”、“中亚城市与国别研究”、“‘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与全球南方新发展道路的共同探索”、“百年变局与中国地理学的新使命”等做大会报告。报告主题不仅覆盖了地理学的传统领域,也拓展到了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新兴议题,显示了大会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特邀报告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军院长、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薛德升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效存德主任主持。
大会特邀报告后,举行了以“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议题的圆桌论坛。论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商务印书馆原总编辑李平编审、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主任杜德斌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云刚教授,围绕百年变局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重塑、气候变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资源地理与能源安全、全球治理与地理学科发展应对等多项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葛岳静教授主持了圆桌论坛。
24日,大会设立50多个分会场,累计开展了近600场专题报告和研讨活动。与会专家们围绕区域国别地理的理论与方法、非洲气候变化与SDG、“双碳”目标与气候治理、地缘政治与地区冲突、“一带一路”与世界城市发展、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与城市群协同创新、大变局时代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网络、气候变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世界地理”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区域国别研究、大国地缘博弈与极地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与国别研究、全球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等全球性系统问题和区域性典型问题,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互动。
为推动中国地理学对全球重大问题和世界区域国别地理的研究,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于2022年11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地理大会”。大会围绕“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并发布《世界地理大会宣言》,倡议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地理大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