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地理学会与俄罗斯地理学会签署的合作交流协议,今年九月,中国地理学会与俄罗斯地理学会组织一次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双边学术交流与联合地理考察活动。中俄双边青年互访交流与地理考察活动是两会长期合作项目之一,自2017年起开始实施,旨在促进中俄两国青年学者间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几年间,两会互派青年学者代表团先后到芬兰湾外岛、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外高加索地区、中国华南地区进行交流考察。基于两会间近十年的友好往来与互信合作,俄罗斯地理学会邀请中国地理学会今年9月派青年学者代表团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交流访问及实地考察。本次双边地理考察交流项目将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地质、地貌和生物特点,调研当地历史人文及城市布局发展。活动期间,代表团实地考察海参崴市区及周边、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参观当地科技制造企业,还将到远东联邦大学、涅韦尔斯基国立海事大学、俄罗斯地理学会远东分会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地理所四家学术机构交流访问。
为了让本年度赴俄代表团对中俄关系、俄罗斯人文、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加深了解,对本次交流考察项目有更充分的准备,9月13日,学会在京组织召开了面向代表团全体成员的出行前培训会议。
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外事部主任张萱子女士主持。她首先祝贺各位成员成功入选参加本次赴俄交流考察活动,并欢迎大家参加本次培训会。她讲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并介绍了活动具体的访问及科考日程。
接下来由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致辞。他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俄罗斯地理学会的历史及其重要国际影响,并回顾了自2014年双边建立合作关系以来中俄两国地理学会主要合作经历,指出俄罗斯地理学会是中国地理学会重要的合作伙伴,并预祝代表团顺利完成本次赴俄任务,团员们都有所收获。
之后进行学术报告环节。学会特邀两位俄罗斯相关问题的专家为代表团作学术报告。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刘鸿雁教授为大家作题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西伯利亚与中国》学术报告。刘鸿雁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西伯利亚地区的区域意义与该地区对中国的影响,并结合之前带学生赴西伯利亚实习的经历为代表团本次赴俄交流考察活动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思考。
北京大学刘鸿雁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地理学会政治地理与地缘关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主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为代表团在线上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合作成就与展望》学术报告。报告会期间董锁成研究员正在俄罗斯访问、受邀参加俄罗斯科学院成立300周年活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中俄地理学会双边野外考察项目始于2017年。2017年5月中国地理学会选派11名青年学者赴圣彼得堡、芬兰湾外岛进行生态考察。2019年学会再次选派10人代表团赴外高加索地区进行地理科考活动。学会特邀2017年学会选派的赴俄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李晓玲副教授、2019年赴俄代表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晓利副研究员为本次赴俄代表团讲述当年赴俄参加交流与考察的经历和感受。
东北师范大学李晓玲副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晓利副研究员作报告
随后,代表团成员们依次作自我介绍,介绍了自己的专业背景与科研项目,并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代表团成员交流与讨论环节
交流讨论环节后,张萱子作了学会国际交流情况汇报。她详细讲述了学会在多边与双边国际合作情况,并分享了近两年学会国际交流动态与计划。
最后,由代表团领队、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戴尔阜研究员向团员们讲述赴外纪律和注意事项,并为各团员发放队服。
近年来,中俄两国地理学会在双边学术交流、科学考察、科普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巩固和发展了双边友好关系,促进了两国科技与人文交流,推动了两国间的民间外交。双边地理考察活动始于2017年,是两会长期合作的品牌项目,为中俄青年学者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在两国地理专业青年人才后备力量的储备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培训会合影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