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2024 | “地理科普与林超地理博物馆建设”分会场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10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9月28日上午,2024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5周年纪念会“地理科普与林超地理博物馆建设”分会场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该分会场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伯华高级工程师共同发起并组织。分会场安排6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围绕地理学科普的成就、经验、新技术应用与林超地理博物馆建设与学习科学家精神等方面展开讨论。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地理》杂志社、《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编辑部等30余人参加了讨论。


在分会场报告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振波研究员作了题为“地理学科研成果科普转化的路径探索”的报告,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地理学科成果科普转化的路径及成功经验,提出未来地理学科普大有作为。《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马军花副编审详细介绍了地理标志产品科普期刊的创刊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通过创办相关科普期刊,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科学融合,进行地理标志的科普宣传,促进有关地理标志的企业、地方、行业和国家标准建立。南京大学陈振杰教授以“移动增强现(MAR)技术助理地理科普”为题目,详细介绍了移动增强现(MAR)具有可生动展示地理现象、虚拟还原历史演变、交互学习地理知识、增强用户学习体验的优势,在地理科普实践中具有美好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以“弘扬林超先生学术思想 发展地理学综合研究”为题,系统介绍了林超先生的地理学综合思想,号召青年地理科学工作者以林超先生为榜样,继承先生严谨治学的学术风范,发展地理学综合研究。北京大学许学工教授以“建设和完善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为题,详细地介绍了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的建设进展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提出通过运用网络平台、人工智能技术等丰富和活化展览内容,结合专家事迹、地理事件、地理标志物等,推动地理知识的传播。揭阳林超纪念中学谢纯洁校长以“根植于林超精神的经纬教育:揭阳林超纪念中学办学文化溯源”为题,从讲好林超故事、凝炼林超精神、传承林超精神三个方面阐述了揭阳林超纪念中学的办学文化。


与会专家学者对论坛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当前地理学科普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任重道远,仍需创新地理学科学普及的方式方法。地理学科技工作者在开展科技创新的同时,应始终铭记科学普及、培养下一代也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治学、坚忍不拔的精神,始终关心年轻人和下一代成长,借助中国地理学会、林超地理博物馆等各种平台,积极开展地理科普工作。


林超(1909.4-1991.6),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毕业于中山大学,加拿大景观生态和管理学会终身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编纂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国人文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开拓者。1940年,参与筹建了中国地理研究所;1949年,推动中国成为国际地理联合会正式成员。林超在长达60余年的地理学研究与教学生涯中,博学精思、教书育人,始终坚持“自然环境与人生活动之相互关系”的地理学综合研究思想。国际科学理事会(ISC)会士、南非皇家学会(RSSA)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前主席Michael Meadows先生在CGU2024致辞中肯定了林超先生对中国地理学会在国际地理联合会的开创性贡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部分专家学者照片    


图片

Michael Meadows先生在CCG2024报告中肯定了林超先生对中国地理学会在国际地理联合会的开创性贡献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12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