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4日,第五届时间地理学国际会议在日本富山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时间地理学方法:发展轨迹、应用领域、当前态势与未来展望”为议题,汇聚了来自中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及研究生代表共89位,以中国地理学会行为地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界3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
第五届时间地理学国际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时间地理学国际会议是2014年发起的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平台,这是在此前以瑞典为核心的欧洲国家每年举办的时间地理学日(Time Geography Day)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之后每两年一届,先后于2016年在林雪平大学(瑞典)、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2022年隆德大学(瑞典)召开。本次会议由日本富山大学承办。日本在1980年代后成为国际上时间地理学发展最快的亚洲国家,但在数字化时代时间地理学在日本的理论发展与创新应用明显落后于后发的中国。富山作为日本追求紧凑城市规划的模范城市,有“日本的瑞典”之称,并在居民活动日志调查与疫情影响下的居民行为变化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研究成果。富山市也对本次国际会议的召开给予了经费补贴、会议室使用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8月2日上午,第五届时间地理学国际会议在富山国际会议场拉开序幕。开幕式上,本次会议主席、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冈本耕平致欢迎词,对远道而来的参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的组织情况与议程安排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次大会由特邀主旨报告和若干专题组成,不设置分会场,包括两天半的全体会议研讨与半天的野外考察。同时,他也回顾了日本时间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76年时间地理学第一次被引入日本,到1987年日本地理学会成立时间地理学研究会,日本时间地理学在系统引入时间地理学理论体系之后,在女性地理学、福利地理学、老龄化地理学、城市空间研究、防灾减灾等研究中积累了大量成果,对日本社会转型与后成熟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冈本教授也强调了在日本富山市举办本次会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感谢了富山大学地理学科的大力支持。
会议主席、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冈本耕平致开幕词
6位大会主旨报告人都是当下活跃在时间地理学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荒井良雄做了Time-space of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 and Deployment of Intelligent Wireless Access on a Japanese Small Island的报告,介绍了时间地理学在日本岛屿远程通勤设施及网络基础设施使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探讨了通过铺设海底光缆来改善日本山形县小型离岛的通信环境并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柴彦威教授的主旨报告为The Behavior Turn of Chinese Human Geography,全面介绍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行为转向及其理论创新框架。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研究所关美宝教授发表了Time Geographic Methods for Human Mobility and Health Research的主旨报告,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时间地理学方法来分析人类活动模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这对全球化背景下理解个体和群体的时空间行为及其模式以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至关重要。日本东北大学环境科学研究科中谷友樹教授的主旨报告为Trees and Clouds in Space-time,介绍了“时空密度云”等最新可视化研究工具以及将这项工具适配于COVID-19追踪和分析的Web应用成果。美国田纳西大学萧世伦教授的主旨报告为Time Geography: From its Evolution in 1980-2023 to its Future in a Hybrid Physical-Virtual World,全面梳理了20世纪80年来以来时间地理学在英文刊物上的发表情况以及国际学术研究网络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时间地理学领域不断壮大的学术团队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了新的数字环境下时间地理学关于实虚活动的研究框架。最后,瑞典林雪平大学名誉教授Kajsa Ellegård 做了Exploring time‐geography ‐ paving a research path的主旨报告,详细解读了时间地理学之父哈格斯特朗的经典文本和概念,阐述了将时间地理学方法应用于各类社会议题分析中的案例和可能性。
本次时间地理学国际会议设置了若干主题,包括“富山专题”、“流行病、灾害与交通”、“健康地理”、“休闲与娱乐”、“日常生活”、“方法论”、“中国城市与乡村”等,共40位学者进行了论文口头发表。富山大学大西教授、驹泽大学瀬戸副教授与奈良女子大学西村教授详细介绍了富山市的居民活动日志调查以及疫情前后居民时空行为的变化。这是日本时间地理学在灾害研究中的延续。其他发表内容包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疫情监控和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时间地理学方法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用时间地理学和行为地理视角来研究和优化旅游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探讨时间地理学在理解人们日常生活模式和行为中的应用和方法创新,等等,体现出领域涵盖广、时空行为可视化方法新颖、利用大数据和多元数据研究、新时间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等特色。中国学者的研究既有理论建构也有新方法探索以及时间地理学的新应用。例如,周素红教授提出城市时空行为景观的新概念,王德教授论述了城市时空行为规划,张艳教授提出了家庭企划-活动系统、柴彦威研究组提出了时间城市规划、在实时时空行为决策过程中的动态时空棱柱模型及其应用等的创新发展、多伦多大学李春江博士后发表了基于时间地理学企划的概念整合虚实活动系统、研究数字信息技术与日常活动的复杂互动关系的框架与最新实证研究、关美宝研究组提出了时空行为与环境健康治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王珏围绕城市环境噪音曝露的时空变化与公平、中山大学寇丽容等提出将时间地理学应用于揭示旅行者时空行为中感受的声音景观等。
最后,冈本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指出了时间地理学的未来研究方向。首先,时间地理学在方法上更加突出个体的人而非传统的汇总模式,特别在包括GPS、手机信令、社交媒体等大数据使用的新动态下,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越来越走向宏观和微观的融合。其次,时间地理学在面对传统的两种行为地理学方法论(主动决策者方法和被动决策者方法)时更加强调制约而不是偏好与需求。再次,ICT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是时间地理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智能设备和大数据的普及,时间地理学方法不仅可以分析人们的出行路径还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人们的社交互动、健康状况以及消费等方面的行为细节,这有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提升。最后,时间地理学对家庭研究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可见,时间地理学已经扩展到诸多领域,时间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在世界各国各学科得到传播,学术影响力做不断扩大。
8月4日下午,参会人员到富山县西部的砺波市考察了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在此条件下形成的独特聚落景观——散居村。散居村并非简单的随机分布,而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适应,形成了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居住模式。散居村通过屋敷林的保护和用水系统的巧妙利用,展现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屋敷林不仅提供了防风和保暖的功能,还为居民提供了日常所需的燃料和建筑材料。此外,砺波平原上发达的灌渠系统不仅支持了农业灌溉,也兼具生活用水和排水的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散居村的形成和发展。在散居村博物馆中保存着大量的《地理》《地理学评论》等杂志及各种地理书籍,参会者惊喜地发现其中就有《地理》杂志1989年第12卷的专辑“初次相见的时间地理学”,不禁感叹时间地理学在日本的普及以及在地方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
部分参会人员考察散居村
2010年以来,时间地理学在国际主要英文刊物的发文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至今,中国学者在时间地理学领域的英文发文量已经超越美国而居于首位,中美两国已成为当今时间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其他依次是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瑞典。可喜的是,中国已成为时间地理学研究国际网络中的核心成员,发文量Top101作者中,华人学者占四分之一。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高品质生活方式形成,我们相信时间地理学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期待下一届时间地理学国际会议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胜利召开。
文 | 柴彦威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