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年会在神农架林区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6-23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6月14-1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的202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年会,在神农架林区举行。


图片

大会主论坛


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地理学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15日上午大会开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王林清,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饶红梅,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贺灿飞,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地理学院院长/书记和学科专业建设负责人,地理学类期刊编辑代表,中学校长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


图片

王林清致辞


王林清在致辞中,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学科的特色和发展成效,对长期以来关心与支持该校地理学科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领导专家表示感谢。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一如既往支持该校地理学科建设,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不断深化合作,共同为地理学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


图片

饶红梅致辞


饶红梅代表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向与会的全国学者表示欢迎。她指出,此次会议必将激发林区地理科学研究新活力,释放科普研学新动能。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运用平台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为神农架保护与发展献计献策,为神农架地理研究提供学术指导、专业支持和人才支撑。


图片

贺灿飞致辞


贺灿飞在致辞中强调,新时代我国高等地理教育工作需牢记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使命,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内在规律,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间的纽带联系。各位专家学者要充分交流、碰撞思想,共同为地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提升我国地理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

刘丛强作报告


图片

贺灿飞作报告


图片

潘保田作报告


图片

汤国安作报告


图片

郑祥民作报告


图片

陈光杰作报告


图片

王伦澈作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刘丛强院士作了《地理学与地球系统科学》专题报告,分享了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思考。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以《现代地理学与大学通识教育》为题,对于高校开展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予以思考。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教授以《兰州大学地理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实践》为题,介绍了该校在地理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成果。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汤国安教授作题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郑祥民教授作题为《地理学综合野外实习设计与实践》的报告。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主任陈光杰教授作题为《地方高校地理科学类一流专业建设:云南师范大学的探索与挑战》的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伦澈教授作题为《入主流,强特色——中国地质大学地理学科专业建设》的报告,介绍了该校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建设成效和发展设想。


15日下午和16日,大会共设七个分论坛,会议报告100余个。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70余所高校和重点中学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地理学专业建设、教材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野外联合实习、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地理学类编辑面对面、地理学学科建设等七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6日大会闭幕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贺灿飞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大会立足新时代地理学专业建设的热点和难点,论题丰富、选题前沿,既是一场百花齐放的学术盛宴,也是一次精彩纷呈的思想汇聚。专家学者们从地理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不同角度,分享教学研究新成果、专业发展新见解和学科建设新思路,必将推动我国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学科责任教授王伦澈对参会领导、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希望大家继续指导和支持中国地质(武汉)地理学科专业建设。


图片


17-18日,部分专家学者前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神农顶板壁岩等地开展野外考察,深入了解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的进展和成效,对于今后开展地理学野外实习、科学研究和野外观测平台建设进行切磋交流。


图片

大会合影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12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