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地理学会代表团在华南地区进行地理考察并参加2023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
发布时间:2023-6-5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根据中俄两国地理学会签署的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应中国地理学会邀请,俄罗斯地理学会派出由9名年轻会员组成的代表团,于2023年5月26日至6月5日访问中国华南地区,开展双边学术交流访问及地理考察活动。


图片

参加2023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

5月27-28日,俄罗斯地理学会代表团参加了在广东东莞举办的2023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在27日上午召开的大会开幕式上,俄罗斯地理学会国际部顾问Svetlana Vorobieva女士代表俄罗斯地理学会致词。她表示,俄罗斯地理学会受邀访华并参加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反映了两会间的高度信任,证明了双边合作的良性互动和持续发展。Vorobieva女士还特别为中国地理学会颁发了由俄罗斯地理学会会长绍伊谷(Sergei Shoigu)签发的纪念证书,以表达对中国地理学会在两会双边合作中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


图片

俄罗斯地理学会国际部顾问Svetlana Vorobieva女士向中国地理学会颁发纪念证书


图片

俄罗斯地理学会代表团参加2023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


为更好地推动中俄两国青年地理学家深度学术交流,28日上午在会间专设中俄青年地理学家双边研讨会。分会场由华南理工大学黄幸博士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薛德升教授代表中国地理学会致辞。他指出,三年疫情为国际交往带来诸多困难,但两会仍坚持合作并积极开展线上交流活动。希望今日会议为两会未来合作及今后中俄双边野外考察项目奠定坚实基础。研讨会主要围绕中俄寒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及东北亚地区的发展与合作两个议题展开。东北师范大学李晓玲博士、乌拉尔矿业大学Ekaterina Zyrianova博士、中国科学院林业科学研究院赵志龙博士、秋明国立大学Maxim Borisenko博士、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晓利博士、俄罗斯地理学会国际部顾问Svetlana Vorobieva女士、西南大学闫罗彬博士、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Antonina Kulapova女士分别以中俄黑龙江流域人类活动强度百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亚马尔半岛地区低温冻胀过程的研究方法、俄罗斯帝国/苏联时期在过去千年间的农田重建、阿尔泰山地的气候变化、社会及景观、1979-2020年北极海冰多维度时空变化与季节不对称研究、中俄在南极开展的科学合作、百年丹霞地貌研究与研究进展、中俄边境地区的开发与合作为题作了学术报告。曾经参与过2017-2019年中俄双边野外考察项目的八位中俄学者还分别回顾和分享了参加双边野外考察活动的体验与感悟。最后,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作总结发言,他希望中俄两国学术界合作更加紧密、中俄青年地理学家的友谊与合作继续得到传承。


图片

2023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中俄青年地理学家双边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图片

访问广东当地地理机构

访华期间,俄罗斯地理代表团相继访问了华南地区四所地理机构,并取得丰硕的交流成果。


5月27日下午,代表团参观拜访了东莞东华中学。代表团详细了解了中国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置,并与在校师生进行热烈地交流与讨论。


图片

代表团访问东莞东华中学


5月29日,代表团访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赵鹏军教授致欢迎词并介绍学院概况。院长助理汤俊卿博士就自然资源部陆表系统与人地关系重点实验室建设作了工作汇报,学院吴健生、朱在春、李玲、张浩然四位教师代表分别就各自的研究方向进行介绍。最后,与会人员就中俄地理学者的就业方向与中俄校际合作与学院师生进行了交流。


图片

俄罗斯地理学会代表团访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图片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赵鹏军教授介绍学院


6月2日,代表团访问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薛德升教授在详细介绍了学校及学院的基本情况后,作了一场题为“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及规划”的学术报告,并在报告后解答了俄青年学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刘烨教授主持了有关科研和教学合作的双方讨论环节,他向代表团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多位代表团成员表示将有意促成所在单位与中山大学建立校际合作、野外联合实习项目。


图片

代表团访问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图片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薛德升教授为代表团作学术报告


6月3日,代表团拜访华南师范大学。上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云刚教授致欢迎词并介绍学院,他邀请每位代表团成员就赴广东期间拍摄的印象深刻的照片进行交流分享,学院教师团队分别给予点评、打分。最后,刘云刚院长为优秀拍摄者颁发奖品。刘洪杰教授就学院中外野外实习工作作了详细介绍,之后双方就中俄联合野外实习、合作发表学术论文、合作申请学术基金等事宜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下午,开展了中俄青年学者研究成果互动交流活动。Svetlana Vorobieva女士和Antonina Kulapova女士分别作了题为“中俄在南极开展的科学合作”、“中俄边境地区的开发与合作”的学术报告,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鲍琨山教授和夏志博士分别作了“东北亚泥炭地大气金属沉积和关于2017年访俄回顾”及“在华跨境流动俄罗斯人的空间实践-以三亚和珲春为例”的学术报告。双方就彼此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和互动解答。


图片

代表团访问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图片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云刚教授介绍学院概况


图片

城市调研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考察活动

除学术访问与交流活动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城市调研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考察活动。


5月29日-30日,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王瑞怡博士的带领下,代表团先后考察了南头古城、前海石公园、人才公园、海上世界、莲花山公园、平安金融中心,并赴前海深港合作区参观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展览,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的快速发展。


图片

代表团赴前海深港合作区参观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展览


5月31日至6月1日,代表团开展对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科学考察。丹霞地貌是由中国学者命名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知的地貌类型,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是中国科学名山的代表。在丹霞山期间,代表团考察了长老峰和阳元山两个代表性的景区,在由衷赞叹丹霞山绝美的丹霞地貌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对丹霞地貌各种奇特的景观的成因充满兴趣。闫罗彬博士在现场为俄罗斯青年地理学者讲解了从峰林、崖壁、石柱到蜂窝洞等各种尺度的丹霞景观的发育过程,并在现场就中俄两国的丹霞地貌的异同与俄罗斯学者开展热烈交流。此外,代表团还考察了丹霞山博物馆、夏富古村和科普小镇。


图片

俄罗斯地理学会代表团在丹霞山开展地质地貌科学考察


图片

闫罗彬博士为俄罗斯地理学会代表团讲解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


图片

代表团参观丹霞山博物馆,闫罗彬博士介绍中国的丹霞地貌研究和申遗历程


6月2日至4日,代表团在广州期间,到陈家祠、永庆坊、北京路商业街等地进行人文地理考察,深入地了解广府文化,分析了广州当地的商业业态与地理环境。


图片

代表团考察陈家祠


除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外,6月2日下午,代表团与广州当地高校代表受邀参加了在俄罗斯驻广州领事馆举办的“地理之夜”活动。Vorobieva女士介绍了俄罗斯地理学会的国际交流项目与青年俱乐部项目。与会70余观众集体观看了俄罗斯地理学会出品的一部有关北极地区的纪录片《Great North Way》。


图片

代表团参加俄罗斯驻广州领事馆“地理之夜”活动


在活动的最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云刚教授代表主办方中国地理学会为俄罗斯地理学会代表团成员颁发考察证书,代表团为期十天的华南地区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顺利、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助力中俄两国人文交流,加深了俄罗斯青年地理学者对华南地区人文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中俄地理单位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延续与巩固了中俄两国地理学会的合作平台和成果。


图片刘云刚教授代表主办方中国地理学会为代表团成员颁发考察证书






【俄罗斯地理学会代表团成员来华考察的感受和信息反馈】

俄罗斯地理学会国际部顾问Svetlana Vorobieva:本次活动组织了精彩的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我想对组织安排这次考察活动的中国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有机会参加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无疑是一种令人终身难忘的体验。

图片







乌拉尔国立矿业大学博士生Ekaterina Zyryanova:这次考察活动丰富多彩,中国地理学家开展的各项前沿的研究工作非常有趣,他们表现出的积极热情和乐于交流合作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特别喜欢考察丹霞山的行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中方的陪同人员周到细致,对我们照顾有加,分别时令我很不舍。另外,我的汉语口语得到很大提高。很高兴结识了这么多俄罗斯和中国地理学会的朋友,我更有信心和动力去不断提高我的汉语水平。希望今后继续和他们合作,开展联合研究。

图片






莫斯科地质研究所学生Valeriya Severova: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2023春季年会开幕式,并聆听了中俄青年地理学家研讨会的报告。所有报告都非常有趣和令人鼓舞。访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让我大开眼界,他们精彩的学术报告和与他们面对面的讨论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之后,我们考察丹霞山,那里的自然景观非常壮观!研究丹霞地貌的闫罗彬博士为我们讲解了丹霞地貌成因,在登山时还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认识了独特的丹霞地貌。


图片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生Antonina Kulapova: 对我来说,这次对华南地区的科学考察与教育交流让我们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这次考察中接触到很多新奇的事物。行程的第一天,我就被中国同事的热情好客所打动,被在东莞举行的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的规模所震撼。我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年会并在分会场作了英文报告。在这场重要的学术会议之后,我们来到了深圳和广州,我会记得中国最繁华的特大城市之一的广州,深圳的公园和绿地数量让我们感到惊喜。除了城市,在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我们有机会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热带森林覆盖下的丹霞山景色秀丽,美丽的景色激起了我们在炎炎夏日攀登的无穷力量。闫罗彬带我们了解了丹霞山的地貌。这次考察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与大学的年轻地理学家交流让我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也让我未来的学习更有动力。考察结束后,我将继续努力学好中文,以便对中国的其他地方也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感谢俄罗斯地理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这次非常成功的科学和文化交流活动!


图片







莫斯科国立大学学生Daria Lobacheva:非常感谢俄罗斯地理学会给予我的宝贵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这次非常有趣和充满异域风情的科考项目。我们在广东省度过了难忘的10天,考察团不仅参观了深圳、广州和东莞等大都市,还参观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中国菜也让我心动,中国有各种超乎想象的美味佳肴。我学到的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一定会派上用场!我还有幸能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这些中国优秀的高校建立了联系。我为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而感到非常高兴!


图片







阿斯特拉罕州立大学副教授Viktor Zanozin:本次活动从一开始就让人难忘,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开幕式也许是我本人和俄方所有与会者参加过最大规模的学术活动。大会报告让我感受到地理研究对中国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丹霞山的参观考察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中国是俄罗斯在亚洲地区科学领域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两国科学家应该在一些有前景的领域进行联合研究,加强两国在科学领域的联系。令人欣喜的是,地理科学在中国科学的舞台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和中国青年科学家的合作将使我们在地理研究方面达到新的高度。


图片






俄罗斯科学院科瓦列夫斯基南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员Aleksandra Nikiforova:我很高兴能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华南地区的科教考察项目。在交流考察期间,我为我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很多有用的联系。丹霞山的美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有趣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收获了地貌和地质的知识。粤北山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令人惊叹的景观令人印象深刻。闫罗彬博士向我们介绍了丹霞山的构造和形成过程,对我们的考察研究工作非常有帮助。非常感谢中国地理学会的精心组织和热情好客!


图片







秋明国立大学讲师Maxim Borisenko:华南地区的科教考察活动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愉快和难忘。在这次精心安排的活动中,我们在10天内参观了广东省很多有趣的地方。广州和深圳是非常现代化和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们还考察了独特的丹霞地貌,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参加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活动和对当地大学的学术访问将有助于加强中俄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非常感谢中方组织者的热情好客和关怀,以及旅途中的专业陪同。


图片







莫斯科国立大学学生Nataliya Kosenko:我想说,整个活动安排非常丰富和紧凑。第一次来到中国,非常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特色美食,真是太棒了。当地大自然的美景令人惊叹。这次旅行让我留下了积极的情绪和记忆。非常感谢中国地理学会组织这么好的活动,相信我还会再来中国。


图片


联系我们

中国地理学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政编码:100101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页网址:http://www.gsc.org.cn

电 话:010-64870663

传 真:010-64870663

版权所有:© 2001-2025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842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