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地理学会共同参加中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发布时间:2022-12-08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微信图片_20221208004708.png

2022年12月6日,中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线上举行。来自中俄两国的20多家学术团体、科研院所及民间机构的50多位代表在北京和莫斯科两地隔空连线,交流、分享中俄两国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成果。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俄罗斯科工联)共同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承办。


2019年,中俄两国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宣布2020、2021年为“中俄科技创新年”。为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工联于2020年9月在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期间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协定,为协调落实谅解备忘录,共同设立中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联合委员会并举行年度会晤,对谅解备忘录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两国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出现的新形势,指导促进新的合作方式和内容。


会议由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主持。她首先介绍了中俄双方的参会代表。随后,中国科协中俄科技人文交流机制秘书处秘书长、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俄罗斯科工联第一书记德鲁卡连科分别代表中俄两方介绍了2022年执行谅解备忘录的情况及未来合作展望。


中国地理学会与俄罗斯地理学会应邀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两会以“中俄两国地理学会双边合作助力中俄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为主题,汇报了双方近年来丰硕的合作成果。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介绍了中俄两国地理学会的交流历史,指出两会的交往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5年中国地理学会应邀派代表参加了苏联地理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自2014年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两会交往日益频繁、紧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发言中详细列举了两会在学术交流、科学考察、青年交流与培养、教育科普、人文交流方面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例如双方高层及重要代表积极参与对方举办的重大学术会议及庆典活动、互邀对方代表团在本国境内进行科学考察、合作举办科普作品展览和地理知识竞赛、向对方会员提供协助及关怀等,并简要分享未来双方的合作项目计划,例如将与俄方共同制定赴黑龙江流域与北极地区的联合考察等。俄罗斯地理学会第一副执行主任古罗夫·伊利亚通过视频致辞,讲述了两国地理学家、两国地理学会间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俄罗斯探险家就到中国进行了地理科考。近年来两会在此方面的合作仍在深化和继续,例如2017年中国地理学会青年代表团赴芬兰湾外岛的生态环境考察,俄罗斯地理学会代表团2018年赴中国东北地区的考察等。期待与中国同仁继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进一步丰富完善双方合作机制。最后,罗晖部长对中俄两国地理学会的合作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是中俄两国科技人文合作的典范。

微信图片_20221208004720.png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发言

微信图片_20221208004724.png

俄罗斯地理学会第一副执行主任古罗夫·伊利亚发言


此外,中华医学会、俄罗斯国家医学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俄罗斯隧道协会、国际动物学会、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俄罗斯马林内特行业中心、中国发明协会、“阿基米德”国际创新俱乐部、北京国际交流协会、莫斯科大学科技园、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俄罗斯“迈向未来”计划国家组织等机构两两分组,中俄代表们分别就医学合作应对新冠及其他疾病、中俄青年工程技术人员交流、从生态屏障到生物安全、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中俄发明创新、中俄创新创业大赛、中俄青少年科技交流等议题展开了交流,作了双方合作项目的汇报展示及合作成果分享。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也在线出席了本次会议。

微信图片_20221208004730.png

会议截图

版权所有:© 2001-2012 中国地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70663      传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备案/许可证号码:京ICP备18020997号-6
技术支持:北京智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